漢代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時期。天文學、歷算、農學、醫學、化學方面有很大進步。漢代人測定星辰,積累豐富知識?!妒酚洝ぬ旃贂泛汀稘h書·天文志》詳細記載周天二十八宿的名稱和部分。其名稱和順序與后世通行之說完全相符。東漢渾天說代表人物、著名科學家張衡,在西漢天文學家落下閎、耿壽昌等人創造的渾天儀基礎上,設計了新渾天儀,其中星宿出沒與靈臺觀象完全符合。又創造了侯風地動儀,以測定地震方位。秦漢沿用“顓項歷”,因年代久遠,日月差數無法校正。漢武帝命司馬遷等人共造三統歷(太初歷)。西漢末,劉歆在理論上系統解釋太初歷。最晚到武帝時期,出現我國第一部算學著作——《周髀算經》。此書主張蓋天論,記載用桿測影以求日高,認識了勾股定理。漢代最重要算學著作為《九章算術》,此書出于眾手,長期修改、補充而成。為二百四十六算術命題和解法匯編。包括分數、比例、開平方、開立方計算方,以及二次方程和聯立一次方程解法。提出負數概念和正負數加減法。標志中國古代數學完整體系的形成。在世界數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西漢時期,農學已成為專門學科?!稘h書·藝文志》著錄農學著作九種。《氾勝之書》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農學著作。作者根據關中地區自然條件,細致探索了精耕細作的生產方法,總結出著名區種法。東漢崔寔《四民月令》所記農業技術經驗也很豐富,為后人所取法。完整的中國醫學體系,在漢代建立起來。西漢時寫定的《黃帝內經》,包括《素問》、《靈樞》兩部分,是我國最早一部醫書。東漢出現的《神農本草》,是我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和植物學分類著作。東漢末年,張機(仲景)、華佗是當時病理、醫術造詣最高久負盛名者。張機博采眾方,撰《傷寒雜病論》,為后世稱為醫圣,其書是醫家重要經典。華陀精于外科,制成“麻沸散”,麻醉患者,以施手術。還創五禽戲,以鍛煉身體。因西漢以來,銅鐵冶煉、制陶、制革、染色、釀造等手工業發展,人們積累了豐富化學知識。東漢時魏伯陽根據煉丹經驗,寫成《周易參同契》一書,記載一些基本化學變化知識,為世界最古煉丹書籍,在化學史上有相當的地位。因勞動人民的長期實踐,生產技術有很大進步。漢武帝時,創造發明農業生產工具已達三十種,其中包括耬車和耦犁。水工徐伯使用豎標測定漕渠路線方法,從長安依南山到黃河三百里復雜地形中,鑿渠成功。東漢明帝時,王景治河,測量地形,開鑿山阜,建造水門,取得很好功效。東漢時,還發明翻車(龍骨水車)。西漢時,在紡織手工業中,已有提花機出現,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織機。冶鐵技術有新的提高。東漢時已采用多管式鼓風機。鼓風學動力除人、畜力外,已用水力,叫做水排。比較廣泛地用煤作燃料,進行冶煉。植物纖維紙的發明,為漢代化學工藝的卓越成就。漢武帝時,出現名叫赫蹄的,以殘絲制成的薄小紙。西安灞橋西漢早期墓葬中,發現用麻類纖維制成殘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人造紙片。東漢和帝時,宦官蔡倫集中前人經驗,制造出更好的植物纖維紙。價格低廉,取代簡帛,成為通常的書寫材料。
上一篇:漢代的官制
下一篇:漢代經今古文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