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命上第十二
說命上第十二
【原文】
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王宅憂[423],亮陰三祀[424]。既免喪,其惟弗言[425],群臣咸諫于王曰:“嗚呼!知之曰明哲,明哲實作則[426]。天子惟君萬邦[427],百官承式,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王庸作書以誥曰[428]:“以臺正于四方[429],惟恐德弗類[430],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lài)予良弼[431],其代予言。”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432]。說筑傅巖之野[433],惟肖[434]。爰立作相[435]。王置諸其左右[436]。
【注釋】
[423]王宅憂:王,指武丁。宅,居。憂,指喪父。武丁居父親小乙之喪。
[424]亮陰:亮,信也。陰,默也。信默,信任冢宰默而不言。祀:年。
[425]其惟不言:即不言政事。
[426]則:法則。
[427]君:用作動詞,統治的意思。
[428]庸:用。
[429]臺:音怡,我。
[430]類:善。
[431]賚(lài):與。良弼:賢良的輔臣。
[432]旁:普遍。
[433]傅巖:地名。約在今山西平陸一帶。虢,今河南陜縣一帶。
[434]肖:相似。
[435]爰:于是。
[436]諸:之于。
【譯文】
武丁夢見一個叫傅說的賢人和他聊天。夢醒以后,武丁讓手下人到全國各地尋訪這個叫“傅說”的人,結果果然在傅巖這個地方找到了。史官記述這件事,于是作《說命》三篇。高宗居父喪,放權冢宰,默而不言,已經三年。免喪以后,他還是不問政事。群臣都向王進諫說:“啊!通曉事理的叫做明哲,明哲的人實可制作法則。天子統治萬邦,百官承受法式。王的話就是教命,王不說,臣下就無從接受教命。”王因作書告喻群臣說:“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唯恐德行不好,所以不發言。我恭敬沉默思考治國的辦法,夢見上帝賜給我賢良的輔佐,他將代替我發言。”于是詳細畫出了他的形象,使人拿著圖像到天下普遍尋找。傅說在傅巖之野筑土,同圖像相似。于是立他為相,王把他設置在左右。
【原文】
命之曰:“朝夕納誨[437],以輔臺德[438]。若金[439],用汝作礪[440];若濟巨川,用汝作舟楫[441];若歲大旱,用汝作霖雨[442]。啟乃心[443],沃朕心[444],若藥弗瞑眩[445],厥疾弗瘳[446];若跣(xiǎn)弗視地[447],厥足用傷。惟暨乃僚,罔不同心以匡乃辟。俾率先王,迪我高后[448],以康兆民[449]。“嗚呼!欽予時命[450],其惟有終[451]!”說復于王曰:“惟木從繩則正[452],后從諫則圣。后克圣,臣不命其承[453],疇敢不祗若王之休命[454]?”
【注釋】
[437]朝夕納誨:納誨,進賜教誨之言。
[438]臺:我。
[439]金:金屬工具,指鐵器。
[440]礪:磨石。
[441]舟楫:楫,劃船的槳。
[442]霖:連續三天的雨。
[443]啟乃心:啟,開。乃,你的。敞開你的心。
[444]沃:灌溉滋潤。
[445]瞑眩:眼睛昏花,服了藥物,使眼睛昏花,形容藥物猛烈。
[446]瘳(chōu):病好了。
[447]跣:赤腳。
[448]迪:蹈,踏。這里作“追隨”解釋。高后:指成湯。
[449]康:安定。
[450]欽:敬。時:是,這。
[451]其:表析使。惟:思,考慮。有:取得。終:成。
[452]繩:指木工的繩墨。
[453]不命其承:承,承意。不等待命令就會承意進行。
[454]疇:誰。祗:敬。若:順。
【譯文】
王命令他說:“請早晚進諫,以幫助我修德吧!比如鐵器,要用你作磨石;比如渡大河,要用你作船和槳;比如年歲大旱,要用你作霖雨。敞開你的心泉來灌溉我的心吧!比如藥物不猛烈,疾病就不會好,比如赤腳不看路,腳因此會受傷。希望你和你的同僚,無不同心來匡正你的君主,使我依從先王,追隨成湯,來安定天下的人民。“啊!重視我的這個命令,要考慮取得成功!”傅說向王答復說:“木依從繩墨砍削就會正直,君主依從諫言行事就會圣明。君主能夠圣明受諫,臣下不待教命猶將承意進諫,誰敢不恭敬順從我王的美好教導呢?”
【解析】
《說命》三篇是高宗武丁任命傅說為相的命辭。盤庚去世后,他的兩個弟弟小辛、小乙相繼為王,殷商國運日衰。武丁繼位后,力圖復興,卻苦于不能得到賢人的輔佐,于是把政事交給冢宰,三年不言,以觀國風。一天晚上,武丁夢見一位圣人,名叫“說(yuè)”,而群臣百吏中沒有一個人像夢中的說,就叫人畫出夢中人的形象,在全國上下按圖索驥,最后,在傅巖找到了“說”。這個“說”,就是后人俗稱的是“傅說”。
武丁任命傅說為相,殷商乃大治。后人認為,高宗武丁之所以用假托夢境的方法,于版筑之間提拔傅說為“師保”(上古三公之一,太傅、太師、太保),是對當時極其森嚴的世襲特權思想巧妙的規避。因為,殷人對祀奉“鬼神(祖宗和上天)”曾一度達到極其癡迷的程度,在他們看來,只要“鬼神”認可了的事情,一切森嚴的禮法都是可以“通融”的。這也是后人對高宗武丁高超的政治手腕贊不絕口之所在。
柏拉圖在《第七封信》里說:“只有哲學家成為王,或者王成為哲學家,否則世界的災禍難以避免。”高宗武丁和傅說是我國歷史上中的著名君王、賢相,古人深信不疑。至于本篇所述內容是否屬實,雖然不能最后確定,我們至少可以看成是思想性的文獻,用以討論哲人和王的關系。
《說命》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記敘高宗得到傅說的經過和任命說為傅相的命辭,中篇記傅說為相向高宗進言的情況,下篇主要記錄武丁和傅說這對明君賢臣琴瑟和諧的魚水之情。高宗任命傅說為相是三篇的綱領,因此總名《說命》。
上一篇:尚書《西伯戡黎第十六》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尚書《說命下第十四》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