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春來
管用和
在高峻、險陡的懸崖的邊緣,流水沒有猶豫、退縮,勇敢地跳下去了……
跳下去了!那閃電般展現于峭壁之上、光彩爍爍地輝映著太陽和星月的,是它雄偉的氣魄么?
跳下去了!那濺金迸玉、騰跳飛瀉、蛇舞龍奔的,是它充沛的激情么?
跳下去了!那“彭彭”轟鳴震撼深潭、激起群山回應的,是它豪壯的歌聲么?
跳下去了!那紛紛揚揚,化霧作雨,凝出彩虹的,是它瑰麗的靈魂么……
啊!在高峻、險陡的懸崖的邊緣,流水沒有猶豫、退縮,它勇敢地跳下去了。
這堅定而頑強的一躍呀!
這藐視痛苦與犧牲的一躍呀!
這奮力探索和盡心追求的一躍呀!
這充滿著向往與信念的一躍呀!……
啊!飛瀑,你這中華民族的象征,偉大中國人民硬骨頭精神的寫照。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每頁都寫下了炎黃子孫掙扎、拼搏的創業精神。每當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華兒女們都敢于用血肉之軀鑄就御敵長城,面對死亡毫無懼色——譜就無數英雄的樂章。
作者多側面、多角度地反復詠嘆飛瀑——“那閃電般展現于峭壁之上、光彩爍爍地輝映著太陽和星月的”雄偉氣魄;寫它“那濺金進玉、騰跳飛瀉、蛇舞龍奔的”充沛激情;寫它“那‘彭彭’轟鳴震撼深潭,激起群山回應的”豪壯歌聲;寫它“那紛紛揚揚,化霧作雨,凝出彩虹的”瑰麗的靈魂……這不就是禮贊中國人民能放得下日月星辰的坦蕩胸懷、非凡的氣度、吞吐宇宙的氣魄、高尚的道德情操、堅強無比的毅力嗎?
從那懸崖的頂端流水無畏的一躍,給詩人以啟示,透過歷史的扉頁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偉大身影——一個在坎坷道路上艱難跋涉的身影,一個鍥而不舍執著追求的身影,一個抱定必勝信心不達目的決不停步的身影。
這首散文詩寫于1981年,正是我國經濟改革起步之時,了解了它的時代背景,回過頭來再讀那鏗鏘的詩行:“在高峻、險陡的懸崖的邊緣,流水沒有猶豫、退縮,勇敢地跳下去了”,“這堅定而頑強的一躍呀!這藐視痛苦與犧牲的一躍呀!這奮力探索和盡心追求的一躍呀!這充滿著向往與信念的一躍呀……”就如聽到進軍的號角之聲,催陣的戰鼓齊鳴,給人以征戰的勇氣,攻堅的力量。
這是一曲贊美飛瀑的頌歌,全文大致可分作兩部分:前半部分著重寫“形”,寫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實實在在的飛瀑。其描寫順序大致上是按照作者視角的移動由上往下展開的——先寫陡崖邊緣流水一躍而形成飛瀑;再寫落瀑時的壯觀景象;最后寫震撼深潭群山回應的轟鳴聲。后半部分著重寫“神”,寫飛瀑在作者內心的感應,這是觀瀑所得到的啟示。這樣由“形”到“神”的結構安排,加之前后兩部分均由復沓段落領起,而形成的回環往復節奏,使得整篇內容前后呼應,逐步升華,收到了很好地藝術效果。
上一篇:《啊!山村》鑒賞
下一篇:《啊,通天河》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