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戰國策·墨子說楚王無攻宋(宋策)》原文鑒賞
公輸般為楚設機①,將以攻宋。墨子聞之②,百舍重繭③,往見公輸般,謂之曰:“吾自宋聞子,吾欲藉子殺王④。”公輸般曰:“吾義固不殺王⑤!”墨子曰:“聞公為云梯⑥,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義不殺王而攻國,是不殺少而殺眾。敢問攻宋何義也?”公輸般服焉。請見之王⑦。
【注釋】 ①公輸般:春秋魯人,又名魯班,著名工匠。機,器械。 ②墨子:名翟,春秋宋人,墨家創始人。 ③百舍:三百里,古以三十里為一舍。重繭,腳底磨出了厚繭 ④藉:借。王,指宋王。⑤固:必。 ⑥云梯:攻城用的高梯。 ⑦王:指楚王。
【今譯】 公輸般為楚國設計制造各種器械,準備用來攻打宋國。墨翟聽說了此事,便趕了三百里路,腳掌都磨出了重重老繭,去見公輸般,對他說道:“我在宋國就聽說了你的大名,我想借你之手殺死宋王。”公輸般道:“我講究道義,絕對不會殺宋王!”墨子道:“聽說您在制造云梯,要用來攻打宋國。宋國究竟有什么罪?您講道義不殺宋王,卻攻打那個國家,這是不殺少而殺眾。請問攻打宋國算是講究什么道義呀?”公輸般被說服了,便請墨翟去見楚王。
墨子見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①,鄰有弊輿而欲竊之②;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③;舍其梁肉④,鄰有糟糠而欲竊之⑤。此為何若人也⑥?”王曰:“必為有竊疾矣⑦。”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⑧,宋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弊輿也。荊有云夢⑨,犀、凹、麋、鹿盈之,江漢魚、鱉、黿、鼉(11),為天下饒(12),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13),此猶梁肉與糟糠也。荊有長松、文梓、楩、楠、豫樟(14),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為與此同類也。”王曰“善哉!請無攻宋。”
【注釋】 ①舍:舍棄。文軒,雕飾華美的車子。 ②弊輿:破車。弊,通“敝”。 ③短褐:粗布短衣。 ④梁肉,精美的飯菜。⑤糟糠:灑渣糠皮,指粗劣的食物。 ⑥何若人,什么樣的人。⑦竊疾:偷竊的毛病。 ⑧荊:楚。 ⑨云夢,楚國的大澤名。 ⑩兕(si,音四):犀牛類獸名。麋(mi,音迷):麋鹿,即四不象,鹿類。盈,滿。 (11)江漢:長江和漢水。黿(yuan,音元):癩頭黿。鼉(tuo,音駝),揚子鱷。 (12)饒,豐。 (13)雉:野雞。鮒(fu,音富),蝦蟆。 (14)文梓:有斑紋的梓樹。楩(pian音駢),黃楩木。楠,楠木。豫樟,樟木。
【今譯】 墨翟見了楚王,說道:、現在這兒有個人,他丟開自己雕飾華美的車子,卻想去偷竊鄰居的破車;他丟開自己的錦衣繡裳,卻想去偷竊鄰居的粗布短襖;他丟開自己膏梁酒肉,卻想去偷竊鄰居的酒渣糠皮。大王您說這是個什么樣的人?”楚王道:“他肯定有偷竊病。”墨翟道:“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而宋國方圓五百里,這就好象雕飾華美的車子同破車一樣。楚國有云夢澤,其中犀、兕、麋、鹿到處都是,還有長江、漢水,其中魚、鱉、黿、鼉的產量天下為最,而宋國連雉、兔、鮒、魚都不產,這就好象豪梁魚肉同酒渣糠皮一樣。楚國有長松、文梓、楩、豫章,而宋國不產任任何一種較好的木材,這就好象錦衣繡裳同粗布短襖一樣。我認為大王的臣僚攻打宋國,同犯偷竊病的人性質正是一樣啊。”楚王道:“說的有道理!我不進攻宋國了。”
【集評】 清·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前幅奇峭,后幅奇快。”“(末段)便如瀑水倒懸直下,文之奇快,一至如此。”
清·張星徵《國策評林》:“先說公輸,次說王,作兩節寫,看其便有兩樣說法。此作者用熟之妙矣。文與墨子所載的異同。然比較有意義。”
【總案】 墨翟是戰國時代著名學派墨家的創始人,是一位既能從事理論宣傳又能親身實干的大思想家。“非攻”是他學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是他非攻思想的具體實踐,表現了這位思想家不辭辛勞、反對不義之戰的進步精神。
文章主要描敘墨翟勸說公輸般和楚王不要進攻宋國,從而表現了墨翟高超的語言技巧。說服公輸般,墨翟采取的是分析義理的方法,先以激將似的請求,誘使公輸般說出義不殺人道德準繩,然后揭露公輸般在道義上的自相矛盾,從而使其信服攻宋無義。說服楚王,墨翟采取的是鋪陳比附的方法,先舉一富人盜竊窮鄰居成癖,誘使楚王自己得出其人有“竊疾”的結論,然后將地大物博的荊楚比作富人,將地小物少的宋國比作窮鄰居,類推出楚國攻宋正如身染“竊疾”一般的道理,使楚王放棄攻宋的打算。嚴密的邏輯性使文章呈現出不可駁辯的說服力,而對照式的排比句法又使文章挾有一股逼人的氣勢。
上一篇:《先秦散文·公孫龍子·堅白論(節選)》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尹文子·大道下(節選)》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