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曉菲
普里什文
如果在一個悶熱天走進(jìn)針葉林,如同在一座宏偉建筑的屋頂下踱來踱去,兩眼望著下面,信步徘徊。有人從一旁看著,就會想:“他是在尋找什么東西。找什么呢?如果是我蘑菇,那么春天的蘑菇,羊肚菌,時令已經(jīng)過了。如果是我草玉鈴——卻還沒有長成。你是不是丟掉了什么呢?”
“不錯,”我回答:“我丟掉了心中的思想。現(xiàn)在眼看覺得,這就要找到了。瞧,就在這兒,在景天叢中找到它……。”
(非琴 慶云 譯)
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什么?有人認(rèn)為是財富,有人認(rèn)為是健康,有人認(rèn)為是權(quán)力、地位和聲望……。普里什文認(rèn)為,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是思想。
一個人,丟失了什么都無關(guān)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丟失了自己的思想,思想才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丟失了思想就丟掉了靈魂、丟掉了精神和意志,因而也就沒有了真、沒有了善,沒有了美和愛。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人在這里、那里東看西找、尋尋覓覓、想找回丟失的什么東西,但卻未曾聽到有誰說他(她)是在找丟失了的思想。其實(shí),在歷史的快速運(yùn)轉(zhuǎn)中,在社會的迅急嬗變中,在人與人的相互碰撞、擠擦、競爭,跌倒和爬起中,是很容易丟掉思想的。普里什文《丟失了的思想》這個短章中就以形象的筆墨和含蓄的意蘊(yùn)向人們暗示了這種人生境況。
作品中的“我”,是作家本人,但又不僅是作家本人,因?yàn)樯钪腥握l都會一時“丟掉了心中的思想”這種時刻。你看他在林中踱步徘徊的情狀,多么彷徨和焦慮!思想一旦“丟失”,人該有多么痛苦!因此,他才那樣“兩眼望著下面”,去尋找。對于能夠時時從大自然獲得心靈啟悟的普里什文來說,他的“丟失了的思想”不難從自然的恩惠中重新找回。這不,他終于找到了,“就在這兒,在景天叢中找到它……”其實(shí),何止普里什文能從大自然找回“思想”,凡是追求著生命價值的人,都會從自然獲得啟悟和信念的。恩格斯當(dāng)身心疲憊之際,不是也從阿爾卑斯山中找到了支撐、灌注自己生命的思想么?
這篇作品寫得短小、精練而富有韻味。一個親善自然的詩人,總會得到自然關(guān)愛的啊!
上一篇:《東方》鑒賞
下一篇:《兩條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