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6】正義從哪里來
(熊逸著,民主與建設(shè)出版社,34萬字,2019年4月第1版,49元)
11章:[1]要幸福還是要公正?[2]何謂正義,是具體的目標(biāo)還是抽象的準(zhǔn)則;[3]高貴的謊言;[4]作為社群主義者的上帝;[5]從奧米拉斯的孩子到馬厘島的王妃;[6]自由意志的兩難;[7]原罪的兩難;[8]康德的失誤;[9]正義的兩個來源:強(qiáng)者的利益與人性的同情;[10]人的真實與必然的處境:不自由,不獨(dú)立,不平等;[11]偉大的嫉妒心。
大到戰(zhàn)爭、社會爭端,小到人際糾紛、倫理問題,這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所以從古至今,人們是如此渴求著正義,有關(guān)正義的問題也一直深深困擾著最杰出的才智之士。但是從古代中國的百家爭鳴到西方世界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正義的觀念一直是混沌的、模糊的。
這本書,圍繞正義話題,分章從不同側(cè)面闡述了:要幸福還是要公正,何謂正義,自由意志的兩難,原罪的兩難,康德的失誤,偉大的嫉妒心……作者以縝密的思辨、融會貫通古今中外代表哲人的相關(guān)思想,比如中國的儒家、道家、墨家,還有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蒙田、斯賓諾莎、盧梭、亞當(dāng)·斯密、羅素、康德、哈耶克、弗洛姆、保爾斯等;并列舉大量歷史案例和文學(xué)經(jīng)典,層層深入,探討何謂正義、正義從何起源及如何實現(xiàn)正義。
“人類幾乎所有令人尊敬的特性都不是天性自然發(fā)展的結(jié)果,而是對天性的成功克服”。
宗教也是一種武俠,宗教的世界也是一種武俠的世界。
信息控制是主人控制奴隸的一項重要的管理技術(shù)。
時間共同體和空間共同體共同影響著、塑造著我們每一個人,地域歧視就是最顯著也最令人厭惡的一種表現(xiàn)。
“沒有任何無緣無故的事情,萬物都是有理由的,并且都是必然的”。
宗教信仰可以維護(hù)社會穩(wěn)定,但難以追求社會公平。
無論是物質(zhì)財富還是精神財富,到底“值多少錢”,僅僅取決于我們有多么看重它們。
一席融合古今貫通中西的知識盛宴;一個具有獨(dú)立思考能力的人的心靈地圖。
上一篇:李慎明論金融危機(jī)
下一篇:民國女杰高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