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英國詩人彌爾頓的代表作;長約一萬行,分十二卷。以《圣經·舊約》為題材,描寫了人類始祖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樂園的故事。詩人對這個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以順敘和倒敘相結合的方式構成了一幅壯闊的畫面。先描寫失敗后的撒旦在地獄中受苦,但不屈服的情景(一、二卷);然后描寫撒旦潛入人世,來到伊甸園,準備引誘人類共同對抗上帝(三、四卷);接著交代了撒旦反叛的原因:他本是大天使,因驕矜自滿,興師作亂(五、六卷);上帝派天使警告人類當心撒旦,同時講述了自己創世的經過(七、八卷);亞當、夏娃經不住誘惑,終于偷吃了禁果(九卷);上帝決定懲罰他們(十卷);命天使把他們趕出樂園(十一、十二卷)。史詩的目的在于表明人類不幸的根源:即理性不強,經不住誘惑而走錯了路。夏娃墮落是由于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墮落是由于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墮落是因為野心勃勃,驕傲自滿。同時,史詩通過撒旦的故事也暗示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失敗的原因:即道德墮落、驕奢淫逸。史詩還表現人文主義思想,并對其采取了分析的態度。肯定人生,否定無限制的享樂;肯定進取,否定野心;這正是英國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史詩成功地塑造了撒旦的形象,他成為一個受迫害的反叛者的藝術典型。他具有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反抗到底的斗爭精神,他的悲劇的原因就是驕傲與野心。史詩藝術成就很高。塑造了雄偉的人物形象,描繪了宏偉的背景,具有高昂的風格。史詩被認為是荷馬、維吉爾之后一部最偉大的史詩。
上一篇: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下一篇:契訶夫,安·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