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賦
后赤壁賦
北宋·蘇軾
【題解】
《后赤壁賦》,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號稱“唐宋八大家”的蘇軾在被貶謫黃州時所作的一篇散文,是《前赤壁賦》的姐妹篇。前賦寫的是秋景,反映的是清風明月,白露橫江之夜的安謐寂靜。后賦寫的是冬景,刻畫的是肅殺恐怖的場面。同為泛游赤壁之賦,但是季節不同,氛圍不一,作者的心情也迥異,寄托的思想感情固然也不同。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40]?”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41]。”
【注釋】
[40]顧:表轉折,但是的意思。安所,何處。
[41]子:古代對男子第二人稱的尊稱。不時:隨時。
【譯文】
這一年的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走出來,打算回到臨皋館去。有兩位客人跟隨我一起去,經過了黃泥坂。這時候,霜露已經降下,樹葉也已凋落,我們的身影映在地上,抬頭仰望天上的明月,環顧四周清幽的景色,心情非常愉快,我們邊走邊唱,互相酬答應和。過了一會兒,我嘆息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習習,如此美好的夜晚該如何度過呢?”客人說:“今天傍晚的時候,我捕到了一條魚,大嘴巴,細鱗片,看樣子很像是松江鱸。但是從什么地方弄到酒呢?”回家后,我跟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藏了好長時間,以備您臨時的需要。”
【原文】
于是攜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42],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43]。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44],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注釋】
[42]巉(chán)巖:險峻的巖石。
[43]鶻:隼,一種兇鳥。馮(píng)夷:古代傳說中的水神名。
[44]玄裳縞衣:黑裙白衣。在此借人的服色來說鶴的毛色。裳,下衣。下,上衣。
【譯文】
于是,我們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下游玩。長江的流水發出聲響,江岸的峭壁高達千尺;山峰聳立,月亮顯得很小,水位降落,巖石露出水面。才過了幾天,江山的面貌改變得如此之大,讓人無法辨認!我提著衣襟走上岸,登上險峻的山崖,撥開雜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爬上狀如虬龍的古樹,攀援猛禽做窩的懸崖,俯視水神幽深的水宮。那兩位客人已經不能跟隨我爬到山的高處了。我一聲長嘯,草木似乎都被震動了,山谷回響,風起浪涌。我也不禁感到寂寞悲哀,甚至有些恐懼,這樣恐懼的氣氛讓我不敢再停留在那里了!于是我又返回船上,任憑小船飄蕩到江心,漂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這時已經是夜半時分,環視四周,寂寞空蕩。恰好有一只孤獨的鶴鳥,橫過長江從東面飛來,翅膀張開的像車輪一樣大,好像穿著黑裙白衣,戛然一聲長鳴,擦過我的小船向西飛去。
【原文】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45],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46],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
[45]蹁躚(pián xiān):比喻道士體態輕盈。
[46]疇昔:往日,這里指昨日。疇,語助詞。
【譯文】
一會兒,客人走了,我也入睡了。我夢見一位道士,穿著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從臨皋館下經過,他向我拱手行禮,說:“這次赤壁之游很愉快吧?”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啊!我知道了,昨天夜里一聲長鳴從我船上飛過去的不就是您嗎?”道士對我回頭一笑,我也從夢中驚醒了。打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的影子。
【評析】
本文是作者第二次游赤壁時所寫,距初游赤壁雖只相隔三個月,但景色不同,心情各異,深刻體會出了作者的復雜心情。
文章先寫重游赤壁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重游所做的準備。寫初冬月夜之景,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間的一問一答,帶出湊魚和酒一事,平添幾分生趣。
接下來,純粹寫景,寫出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寫出赤壁夜游的意境,清幽而寧靜。接著又描寫出江岸的崎嶇險峻,奇異驚險的景物,更加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當作者不畏艱難、勇于獨自一人攀登到絕頂時,那一聲“劃然長嘯”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
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西去,于是,已經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結尾處用白鶴道士虛幻的夢境,表現出作者幻想脫離塵世,卻不能逃避現實的矛盾心情。同時也給全文籠上一層縹緲迷幻的氣氛。
上一篇:《古文觀止·后出師表》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古文觀止·呂相絕秦》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