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丘之會天子致胙于桓公
【原文】
葵丘之會[1],天子使宰孔致胙于桓公[2],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孔致胙。”且有后命曰:“以爾自卑勞,實謂爾伯舅[3],無下拜。”桓公召管子而謀,管子對曰:“為君不君,為臣不臣,亂之本也。”桓公懼,出見客曰:“天威不違顏咫尺,小白余敢承天子之命曰‘爾無下拜’,恐隕越于下,以為天子羞。”遂下拜,升受命。賞服大輅[4],龍旗九旒[5],渠門赤旗,諸侯稱順焉。
【注釋】
[1]葵丘之會:葵丘,古地名。春秋時屬宋國。公元前651年夏齊桓公在此舉行諸侯盟會。
[2]天子:指周襄王。宰孔:周王朝的公爵。胙(zuò):古代祭祀時供的肉。
[3]伯舅:因周襄王與齊桓公異姓,而與姬姜有聯姻關系,故稱其伯舅。
[4]大輅(lù):古代的一種大車。
[5]龍旗九旒(liú):綴有九條流蘇的龍旗。
【譯文】
諸侯們在葵丘之地會盟時,周襄王派宰孔送祭肉給齊桓公,說:“我祭祀了文王、武王,特意讓宰孔送祭肉給你享用。”接著又命令說:“因為你謙卑勞苦,加上又應稱你為伯舅,可不必下拜受賜。”桓公急忙召管仲商量如何處置這事,管仲回答說:“為君者不講君威,為臣者不講臣禮,這是造成禍亂的本源啊。”桓公很惶恐,出來接見宰孔說:“天子的威嚴離我不到咫尺之間,小白我豈敢接受天子‘不必下拜’的命令,這樣恐怕我會犯下過失,給天子帶來恥辱。”于是下階再拜稽首,然后才登堂接受胙肉。之后,周襄王又賞給他大輅車、綴有九條流蘇的龍旗和渠門大旗,諸侯們都稱頌齊桓公的舉止順乎禮儀。
上一篇:《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藍尹亹論吳將斃》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