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6】名士風流:二十世紀中國兩代西學名家群像
(柳鳴九著,中央編譯出版社,35萬字,2017年4月第1版,68元)
△本書是一部回憶性散文集,共4輯,收入作者三十余篇回憶傳記散文與有關紀事。前三輯分別記敘了作者從年輕學子到學界領軍人物的幾十年風雨歲月里,在素有“翰林院”之稱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內,與馮至、朱光潛、李健吾、錢鐘書、卞之琳、何其芳、蔡儀、楊絳以及何西來、呂同六、葉秀山、羅新璋、高中甫等大師名家長期共事的經歷和感受。以及與學界鴻儒馬寅初、梁宗岱、陳占元、郭麟閣、聞家駟、楊武能等交往過程中的觀察和思考。第四輯包括學者散文與生活隨筆兩類。既有對個人書齋生活的梳理與總結,亦記錄著凡俗生活中的情趣與人格追求。
〇朱光潛《給青年的二十封信》。他著作等身,譯文浩繁,西方文藝批評史上,美學哲理上的幾乎所有的重大問題,幾乎所有名家經典,他無不涉及。
〇從出發(fā)點到既定目標,兩點之間最便捷的路往往不是一條直線。
〇本色者,與算計、謀略、手段、機巧,等等,總是格格不入的,甚至往往本能地不屑于此。
〇人文領域是一個積累的領域,而不是一個取代的領域,用雨果的話來說,莎士比亞不取代但丁。
〇歷史上的任何主義、教派、政黨,甚至團體,都有自己的“圣人”“圣徒”。何為“圣人”“圣徒”?就是那些以最大程度的律己精神,以最大程度的主觀真誠和熱情,忠于并履行自己的主義、教規(guī)、規(guī)范、紀律的最堅忍者、最實誠者。
〇卞之琳:“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〇“天無二日”,這是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絕對的至理,“一山不容二虎”,也是社會上再通俗不過的常理常情。
〇何其芳是“白天做行政工作,晚上讀書或寫作”。“春花秋月何時了,開會知多少”。
〇人生而必死,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〇錢鐘書是學術超人、高人雅士、仁人君子。
〇西出陽關無故人。
〇廖化充先鋒。
〇該得到的沒有得到,不該得到的偏又得到了,這似乎又構成了存在的荒誕!
〇我勞作故我在。所謂“勤奮”,說到底,基本上就是一個“擠時間”的問題,盡可能地在學業(yè)上多投入一些時間。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自己既是自我的打造者,也是自我的敵人。感恩:一是器重我的出版社,一是厚愛我的讀者。
〇我只是淺水灘上一根普通的蘆葦,一根還算是帕斯卡所說的那種“會思想的蘆葦”。
〇讀書多,隨之而來的必然是能文。
(2018年2月11日晚11:00閱畢)
上一篇:歷史的軌跡: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修訂版)
下一篇:善戰(zhàn)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