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84】青年們,讀馬克思吧!:一個20多歲青年人的探索與熱情
(〔日〕內田樹、石川康宏著,李春霞譯,東方出版社,12.5萬字,2018年1月第1版,32元)
△共4篇:①《共產黨宣言》;②《論猶太人問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③《經濟學哲學手稿》;④《德意志意識形態》。
○恩格斯:“貫穿《共產黨宣言》的根本思想:①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②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③而這個斗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這個基本思想完全是屬于馬克思一個人的。”
○我熱愛馬克思的最大理由,不是因為馬克思將世界的構造明確地闡述給我們,也不是因為他給我們指明方向,告訴我們如何去構建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而是因為讀馬克思會讓我們變得聰明。
○他帶給我們的不是踩空后,膝蓋挫傷的痛徹感,而是想要跨越樓梯時,被一種強有力的力量向上托起的“跳躍感”。馬克思的文章令人癡迷之處就在此。
○現在,哲學(學問)的課題并不是要了解天上如何,而是要弄清楚地上的現實社會。
○馬克思:“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馬克思:“人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達到完美”。
○宗教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社會中還存在著很多缺陷,這些缺陷是除了宗教以外的手段都無法掩蓋的。
○市民具有“私人”和“公民”兩個面孔。作為私人來追求個人利益,作為公民去追求共同體的利益。
○馬克思認為,人們不再優先考慮追求自己的利益,用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利益的熱情,去關心鄰居的幸福和利益,成為這樣的“類存在物”時,就完成了“人類的解放”。
○對話的禮貌態度,有時比交換意見的正確性或者命題的真偽更重要。
○想要“天下無敵”,唯一的答案就是“不樹敵”。
○“而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每個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中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
○社會的統治思想就是統治階級的思想。
○“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
○馬克思:“決定一個人,不是看本來是什么,而是看他做了什么”。
○“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
○毛澤東認為,理想的人類是將“工、農、商、學、兵”集中在同一個人身上。
上一篇:長城簡史
下一篇:領導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