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于佩君莊朝用魏惠明董麗敏王紹艷
【原詩】:
山圍故國周遭在(2),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3),夜深還過女墻來(4)。
【原詩作者】:劉禹錫
【導讀入境】:
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且都國祚極短。在他們悲恨相續的史實中包含著極深的歷史教訓,因此成為后世關心政治的詩人常取的題材。《石頭城》應算這類題材中較好的一篇。
群山依舊默默環繞著故都石頭城,湘水拍打著城郭。然而故都風貌已蕩然無存。不見豪華的舞榭歌臺,不聞醉人的簫歌笙樂。潮水仿佛也覺出城郭的凄涼,碰到冰冷的石壁,長嘆一聲悄然而去。只有當年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明月,總在夜深人靜之時,越過城墻,探訪這座歷史名城,或許她也在尋覓著歷史的遺跡。
【賞析】:
這首詩借故國之景抒發人事變遷的感嘆,表現了作者對歷史興衰的沉思。
詩人以獨特的視角,居高臨下地描寫石頭城破敗的景象,營造了一種蒼涼悲愴的氣氛。昔日繁華無比的都城而今只是一片冷落的空城,其滄桑之變,自然難以盡言。作者沒有描述城中雕梁畫柱的今昔之別,而把著眼點放在古城外圍。先寫無言的群山、寂寞的江潮,再寫作為歷史見證的舊時明月,使人深感故都的蕭條與荒涼。至于城內的具體景物,作者給讀者留下了無限廣闊的想象空間。讓潮水都感到寂寞的“空城”又能是什么樣的呢?大概每個讀者都不難想見了吧!全詩無一處言情,但詩人把繁華盡逝的石頭城放在沉寂的群山之中、朦朧的月光之下描寫,增添了凄涼之氣,景物中便處處寄寓著作者的感傷之情。這樣寫詩境深遠,發人深思。能夠如此選景造境,是因為詩人是站在歷史的高度,對塵世的興廢進行了冷靜而深刻的思索。秦淮河是六朝繁華之地,統治階級追歡逐笑之所,如今則寂寞清冷。作者正是以前朝之事提醒統治者能以前事為鑒的。
【思考題】:
詩中為何特別點出“舊時月”其深意何在?
上一篇:中學生《短歌行》古詩詞鑒賞
下一篇:中學生《石灰吟》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