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6】對話最強大腦:精英眼中的未來世界
(李大巍著,浙江大學出版社,16.7萬字,2019年3月第1版,49元)
12部分:[1]凱文·凱利:未來來客;[2]皮埃羅·斯加魯菲:我不害怕人工智能,我怕它來得還不夠快;[3]奈斯比特夫婦:用世界聽得懂的方式輸出中國文化;[4]卡瓦爾·赫拉利:未來、人類和今日的簡史;[5]馬力克斯·塔普斯科特:區塊鏈將徹底改變商業生態;[6]馬丁·沃爾夫:全球化的新舵手:中國;[7]米歇爾·渥克:駕駛灰犀牛的藝術;[8]托馬斯·J·薩金特:健身房里永葆青春的諾獎經濟學家;[9]喬·韋曼:從云經濟學之父到新零售教父;[10]彼得·蒂爾:審視科技、商業、未來的哲學;[11]戴安娜·柯伊爾:經濟學家和高尚的學科;[12]賈斯汀·卡塞爾:人工智能女王眼中的人類未來。
這本書的所有談話,都貫穿著一個“終極之問”:明天會好嗎?這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問句,更是一個看清今天、看懂明天的方法。
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躬身創造它,“未來”是動詞,不是名詞,不是一段描述,而是行動。它是被人文主義和理想主義激發,被高科技賦能,被經濟學加杠桿,被詩人賜予浪漫意義的行動。
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是應對未來世界所需的最重要技能,終身學習、個體學習,還有優化學習。
中國需要“破壞性創新”。
20世紀,阿爾文·托夫勒、約翰·奈斯比特以及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被并稱為三大未來學家,百余位世界領導人是他們的信徒,幾十億人的人生未被他們的思想所改變。
“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發展的發動機。
改變。做出大的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但是如果到生命的盡頭才發現自己一生都沒有嘗試改變,那才更加可悲。對未來要充滿信心,世界當然會越來越好。
《未來簡史》:未來,人類將面臨三大問題: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斷處理數據的過程;意識與智能分離;擁有大數據積累的外部環境將比我們自己更了解自己。尤瓦爾·赫拉利在書中斷言:“未來,只有1%的人將完成下一次生物進化,升級為新物種,而剩下99%的人將徹底淪為無用階級”。
渥克提出人們面對“灰犀牛”的五個階段:否認;混日子;爭吵;驚恐;要么行動,要么崩潰。
中國的“灰犀牛”是什么?房地產、人民幣匯率、金融壞賬和資本外流。
人工智能是實體經濟的“灰犀牛”。
“云經濟學”,是“一種融合了統計、計算復雜性、系統動態學、微積分、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用于衡量云的價值的嚴密而跨學科的方法”。
新零售戰略要旨:[1]消費者購物體驗與流程的數字化;[2]將線上與線下、數字與實體融合,即全渠道化;[3]針對消費者和產品信息的平臺化;[4]將購物轉變為體驗的娛樂化。
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是什么?飛機、電視、手機、阿司匹林……柯伊爾教授認為是GDP。
人工智能給企業帶來的商業機遇:個性化服務;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智能制造業。
上一篇:孤獨的帝國:俄羅斯與新世界無序
下一篇:幸福領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