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3】中國城市密碼
(〔德〕迪特·哈森普魯格著,童明等譯,清華大學出版社,17.9萬字,2018年5月第1版,89元)
8部分:[1]如何閱讀一座城市?[2]城市“空間”的轉型;[3]彎曲之線與舞動之點;[4]封閉的城市空間;[5]開放的城市空間;[6]城市構想;[7]緊湊城市;[8]作為符號系統的中國城市。
在美國城市中,城市中心的商業中心或者中央商務區占據主導;在傳統的歐洲城市,市場、市政廳和教堂等公共中心性較為普遍;在中國城市中,傳承的是一種堪比古羅馬城市的、帶有層級結構、空間連貫的“線型中心性”。
高層建筑才是中國住宅建設的未來方向。
上海“一城九鎮”城市發展戰略新概念。
朝向,排他性和內向性。
中國城市擁有古老的歷史。大約5000年之前就有了城市定居地。這些定居點位于黃河與長江流域。
工業城市——社會城市——主題城市。
包容性或開放性是歐洲城市中的關鍵概念。然而在帝制時代的中國,社區和社會之間從來沒有進行過嚴格劃分,因此城市和鄉村、公共和私有之間也同樣缺少界定。
中國城市密碼和基本構成要素:開放空間和封閉空間的二元性,它決定性地影響了中國城市的基本結構;相對于公共空間或與社會相關的空間,更為偏愛私人空間或與社區相關的空間;居住空間被普遍設計成排外的、封閉的空間,或者“城中村”;通過形式多樣的鄰里院落,既明確又有創意地遵循著中國內向空間的傳統;以帶有商業建筑外框(“括號”)的封閉社區的形式,實現條形(住宅)和街區周邊結構(商業)的合理組合;把商業、零售和服務相關的功能整合到無須朝向的街區周邊結構中,特別是社區層面上;居住建筑遵循朝南的傳統,既是氣候因素使然,也與社會地位密切相關;富有創意地把現代條形結構發展為“彎曲之線和舞動之點”,分層后退的布局(類似層疊瀑布、劇場看臺)和風景如畫的居住景觀;鄰里院落,私人和公共公園在城市中相對較高的覆蓋率,延續了中國園林中人工與自然和諧互融的傳統;對單純由功能決定的空間,通過商業化和社區化來實現社會規劃和價格調控,剩下的就作為無意義的開放空間(剩余空間);利用公共社區空間對紀念性的、商業化的城市開放空間進行補充,它是一種趨向于帶有社會內涵的市民空間;以“大街和垂直街區”的形式來發展既緊湊又便于車行的基本結構;利用屋頂標志、燈光雕塑、吉祥命名、幸運數字、立面裝飾以及越來越多的建筑語言來創造獨特的社區品牌形象;某種程度上缺少識別并利用建筑立面美學潛質的能力或意愿,從歐洲的觀點來看這些令人吃驚,但卻植根于內向性的傳統;富有創意地把一系列由功能決定的建筑立面、橋梁、街道和人行道等城市景觀轉變為城市媒體景觀(媒體立面),以豐富卻也冗余的方式傳遞信息;眾多的上層階級社區將高貴奢華與系列產品結合在一起,從西方啟蒙的個人主義者角度來看,這既無法想象也難以接受;過度采用城市與建筑的構想以布置城市開放劇場的舞臺,這可以被理解為用來進行社會辨分并用符合表現新興中國的手段;以城市設計化的烏托邦與時尚性為引導的城市發展范式,迷失于圖像世界里,也無礙于有關可識別性的探討;中心性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其構想在一端的線型與節點形式,另一端的不定形之間搖擺不定。在這樣的背景下,初步邁出了重構帶有等級化空間序列的線型城市中心性的步伐。
這些元素、特征、屬性和信息涵蓋了當代中國城市密碼最重要的、至少最具代表性的要素。
中國絕對沒有被簡單的西方化。它對西方觀點、概念和圖像的消費,就跟對自己的歷史觀點、概念和圖像的消費一樣,把它們當作原材料,用以創建具有中國淵源的新城市空間:中國龍的未來之軀。
上一篇:中國共產黨與國家建設
下一篇:中國家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