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梨園里見到馮俊奎的。村里的人說,馮書記大部分時間都在梨園里。
馮俊奎身材敦實魁梧,濃眉大眼,手掌寬厚有力,話語不多,像一棵粗壯的梨樹,默默地迎風沐雨,飲露披霜,開花結果。
寒暄之后,馮俊奎就把我們引進了一片蓊郁繁茂的梨園,這片梨園號稱“中華第一梨園”。冠縣林業局的同志告訴我們,如今,韓路村的這片梨園已經是國家AAA級景區,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梨園里的路四通八達,有供觀光車驅使的筆直大道,有供游人信步的曲徑,這些路通往梨園里的一處處景點:梨王宮、結義園、梨仙居、百草園、親情園、觀花園、御宿園,還有落英湖、茶館和農家樂。
梨園里多為百年老樹。馮俊奎向我們介紹說,韓路村8000畝梨園里,共有梨樹18萬4千多棵,其中百年老樹就有11萬7千多棵。最大的梨樹王有360多歲,依然結果,每年可收獲鴨梨2000多斤。
梨樹王顯然是這片梨園的“核心”。我們在馮俊奎的帶領下,來到這棵巨型梨樹下。這棵三百多年的梨樹而今靜靜地默立在數十萬棵梨樹中間,它沒有一絲老態。它主干挺拔,枝柯繁多,伸展得優雅自如,像一位體面的長者,溫和端莊。和藹而不失厚重,平靜卻透射出攝人心魄的力量。
在它的周邊,不乏二百多歲、一百多歲的梨樹,棵棵都是那么旺盛,那么年輕。它們像攜手并肩的兄弟,一路披荊斬棘,從幽深處走來,向渺遠處走去。
大家不禁要問:這浩茫無邊的梨樹是誰人所栽?是何時形成了如此碩大的規模?又是為什么歷盡艱辛栽下了這片梨樹?
聽到發問,馮俊奎將右手抬到肩頭處,又輕輕地放下。他似乎若有所思。隔了片刻,他才緩緩地說:韓路村地處黃河故道風沙帶,起初,先人們栽植梨樹,其根本目的就是治風沙。因為梨樹耐瘠薄,抗干旱,易成活,且根系特別發達,是抗風治沙的優良樹種。那時候,只要梨樹活下來,長成大樹,把沙土固定住,把大風降下來就謝天謝地了,不期望有多高的產量,更沒有想到它們能成為風景,開展旅游。后來,經過幾百年的對峙與較量,風沙消失了,土壤也得到了改良,這個時候,我們才渴望這些梨樹個大肉甜,能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能讓我們過上富裕的生活。而我們韓路村的梨樹樹齡大,品種單一。由于以往管理粗放,產量也不高,必須實行科學管理,才能使老梨樹煥發青春。從2003年開始,我們開始為百年老梨樹“截肢換頭”,引進了豐水梨、香水梨、黃金梨等到韓路村安家落戶。與此同時,我們推廣了樹形修剪、果品套袋、施用有機肥、科學用藥、測土配方等鴨梨栽培先進實用技術和無公害栽培技術,實現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標準規范、統一技術管理、統一施肥、統一檢驗等標準化管理,果形、果質和產量全面改觀,且均達到了綠色食品標準。在此基礎上,我們又成立了“韓路果品生產合作社”,在國家工商局注冊了“黃河浪”果品商標,為產品打入國際市場鋪平了道路。近年來,我們韓路村每年出口優質鴨梨2000余噸,人均果品收入達到9000多元。
說到這里,馮俊奎一直緊繃著的臉松弛了下來,露出了笑意。
不少地方,由于人們的短視,大片森林被砍伐,數不清的果園從大地上消失,成為縹緲的記憶。讓大家疑惑的是:擁有3500人的大村韓路村,是怎樣守住了這片梨園?作為一家之長的馮俊奎,又是怎樣抗住了各種各樣的不良念頭和輿論擊打,在無時不在的風潮中站穩腳跟,屹然挺立?
往事不堪回首,堪回首處盡顯風流。韓路梨園兩次險遭滅頂之災——1994年,由于寒流侵襲,致使產量急劇下滑,加之價格也不高,這時,不少村民找到馮俊奎家中,說,把梨樹刨了吧,種小麥,種玉米,好歹都比鴨梨值錢。馮俊奎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把這幾千畝梨樹刨了,看似不影響大局,但是,假若大家都這么想,把整個黃河故道的樹都刨光,那么,大風起來怎么辦?我們還得回到風沙蔽日,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從前。梨樹不能刨,它是我們村莊的守護神!他和村兩委一班人硬是頂住了壓力,平息了騷動。2005年,梨園承包到期,村里悉數收回,重新發包。這一年,鴨梨價格又落到低谷,不少人還是動議刨樹。馮俊奎苦口婆心地說:這片梨園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家業,是我們的陳年家底兒。它是我們的心靈依靠。產量高低,價格波動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如果我們被這點眼前利益所迷惑,把這些百年老梨樹全都刨了,那以后我們就是罪人。就這樣,他和村干部們一起又一次保住了這片梨園,留下了這片綠色和花香。
看似平靜的介紹,其實隱含了無數的艱苦和辛酸。馮俊奎不會忘記,許多村民為眼前利益所動,向他投來的期待、祈求、不解、惱怒甚至憤恨的目光。老梨樹也不會忘記,多少個白日和夜晚,馮俊奎徘徊在梨園里,傾聽著梨園里的風吹草動,憐惜地守望著它們,看護著它們。
一路風雨一路歌,菊花插得滿頭歸。這幾年,榮譽接踵而至——聊城市“鄉村之星”、“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山東省“鄉村之星”、山東經濟騰飛“青春立功”二等功、山東省“勞動模范”,“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全國光彩事業國土綠化貢獻獎”、“全國勞動模范”……
每一個稱號,都凝結著汗水;每一項榮譽,都飽含艱辛。
在外人看來,馮俊奎可謂榮譽等身,功成名就。但是,在馮俊奎的內心,卻是欣喜交集,五味雜陳。他就像地里的那棵百年梨王,他知道寒風的冷冽,也知道甘露的甜美。他經受過烈日的炙烤,也享受過月光的愛撫。他不需要人們的贊美,他只需要人們的理解。他需要的僅僅是一縷善意的目光,一份尊重一份溫暖。他將繼續在春風里開花,在夏日里生長,在秋陽下結果,在冬季默默地咀嚼生活的甘美,思索生命的綿長意蘊和無窮韻味。
上一篇:哲貴《關于龍仁青的五個非關鍵詞》
下一篇:孔霞《割青草的小姑娘(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