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張壽卿》鑒賞
《紅梨花》全名《謝金蓮詩酒紅梨花》,寫洛陽上廳行首謝金蓮與秀才趙汝州結為夫妻的過程。
趙汝州為了與謝金蓮會面,先給同窗故友、洛陽太守劉公弼寄書予告,接著來到太守私宅。劉太守為了不影響他進取功名,故意讓手下人張千言說謝金蓮已經嫁人,安排他在后花園書房暫住,暗中卻讓謝金蓮裝做王同知的女兒,往后花園逗引秀才。
謝金蓮于夕陽西下、黃昏棲鴉之際,在“一庭花月,幾縷煙霞,暮雨有情沾杏蕊,春風無處不揚花” 的景色中,裙拖翡翠、 鞋蹙鴛鴦,行過低矮荼縻架, 來到花草曲徑。正要前行,不意遇見閑行看花的趙秀才,便脫口說道: “一個好秀才也” ,并向梅香表示: “我久以后嫁人呵,則嫁這等風風流流的秀才” 。還夸獎秀才們“習禮義,學問答” ,“受辛苦十載寒窗下” ,“攻書學劍是生涯” ,“久后他顯才能一舉登科甲” 。梅香言說秀才們發達無期,謝金蓮聽后“嗔怒發” ,譏笑梅香哪里知道這秀才“有志題橋漢司馬” ,提醒梅香“記著我這一頓打” 。梅香揭穿她的內心隱秘說: “姐姐,你待要嫁人,沒來由煩惱,怎么便要打我,我有甚么罪過?”謝金蓮聽了更加惱怒,責怪梅香在她問話時“沒個勢沙 (好模樣) ” ,她說話時“將話兒對答(插話打岔兒)” ,她使其干活時“裝聾做啞” ,警告這“堪人罵” 的“潑賤才” ,“再休來利齒能牙” 。在對梅香一頓教訓后,接著又情不自禁地夸獎秀才們: “吳融八韻賦,自古無人壓” ,“杜甫五言詩,蓋世人驚訝” ,“李白一封書,嚇的南蠻怕” ,秀才們青云有路,“把筆平天下” 。總之,無論是她正面夸獎秀才們,或是惱怒梅香小看秀才,都表明她對趙汝州一見傾心。謝金蓮這里“有意傳心事” ,趙汝州那里“無言指落花” 。她要主動搭話,卻又礙于梅香在場。正在無可如何之際,趙汝州已主動問她姓甚名誰了。她向趙汝州說明自己是王同知之女,今晚到太守花園看花。她應邀到書房飲酒攀話。趙汝州是“劉郎喜殺” ,謝金蓮是“玉真未嫁” ,兩個人纏綿難舍,“兜兜搭搭” ,臨別相約明夜相會。
次日天晚,謝金蓮在“花梢月正高,院宇人初靜”時,忍怕耽驚,躡足花陰,潛身柳影,悄穿芳徑,“為憐才子約,嫌煞月兒明” ,“怕人來更犬驚” ,讓梅香捧酒持花,與趙汝州相會。她這偷香竊玉的急心性,促使她“抄過綠徑慌忙奔” ,唯恐怕“遲到藍橋淹了 (讓其久等) 尾生” 。她一邊急急趕路,一邊心想著“才郎沒半米兒塵俗性,他比得上那謝東山后嗣,杜工部門生,潘安仁顏貌,曹子建才能,他才貌相應,千種風情”。她自己也十分志誠; 但愿能“成合了一世前程” 。她越想越高興,對著良宵美景,“玉纖重把羅衣整,露濕的繡鞋兒冷,繞遍圜池過小亭,怎敢稍停?”
到了趙汝州所居書房,謝金蓮以“怕夫人問著” 為由,打發梅香去“支吾” “應付”,自己則拿出紅梨花趙汝州猜。趙猜為“海棠花” ,她說: “待道是海棠呵杜子美無詩興” ;趙汝州又猜是“桃花” ,她說:“若是桃花呵怕阮肇卻早共你爭” ; 趙汝州猜是“石榴花” ,她說: “那石榴花夏月開,這其間未過清明” ; 趙汝州猜是“山茶花” ,她說: “若論山茶花卻是冬暮景” ;趙汝州猜做是“刺梅花” ,她說: “刺梅花初開未盛” ; 趙汝州猜是碧桃花,她說: “若說著碧桃花那里討墻外誰家鳳吹聲” ; 趙汝州左猜不是,右猜不是,只好承認“猜不著” 。謝金蓮告訴他: “這的是一紅梨花”,“枝葉兒青青,顏色兒熒熒”。她把這紅梨花比作“佳人面暈微醒” ,說“這花與燈偏相稱,燈光閃爍,花影輕盈” 。在趙汝州的提議下,兩人以花為題,賦詩表情。真是花添酒興,酒助詩興。謝金蓮聽罷趙汝州的詩句,為之“清正” 、“聰明”而傾倒。但她此行并非是鶯鶯會張生,而是受命于劉太守,“逗引”趙汝州后的再次約會,所以心中縱然有萬種情思,也不好明言。在趙汝州稱她為“知音”時,她對著燈花興嘆: “則愿的燈休滅花休謝人休另,這知音人存著志誠,似花枝常在瓶,似燈兒分外明” 。
正在這時,嬤嬤來尋,使一對有情人欲明又不敢明。謝金蓮裝做事出意外的樣子,埋怨嬤嬤扯她回去,“沒人情” ,希望嬤嬤“心休硬” ,她要陪秀才“直吃的碧桃花下月三更” ,便有什么罪過她“招承” 。嬤嬤臨走說道: “我先回去,你便來。你若來遲呵,老夫人行我替你愁哩” 。謝金蓮向趙汝州告別,趙汝州戀戀不舍,詢問她“幾時能勾再來” ,金蓮讓趙汝州休愁她“衾寒、枕剩、人孤另” ,表示她倒擔心趙汝州“酒醒燈昏夢不成” 。趙汝州送她回家,她正前行,“只聽的撲簌簌鞋底鳴” ,以為“有人來也” ,嚇得“顫顫競競手腳冷” ,“立定身軀注著眼睛” 。誰知虛驚一場,原來是“云破月來花弄影” 。謝金蓮以王同知女兒身份與趙汝州再次相會一段是此劇比較精采的一折。趙汝州早有會見謝金蓮的欲望,現在謝金蓮雖以王同知女兒身份出現,兩人卻也兩相愛慕,互以對方為知音;但謝金蓮的使命只是“逗引”趙汝州,所以言行不能過分; 且要裝成如鶯鶯私會張生一般,好象瞞著“老夫人”一樣,連“云破月來花弄影”也會給她帶來一場虛驚,可謂真戲假做,假中有真了。只是這個“老夫人”不是別人,正是趙汝州的同窗戰友劉太守。而劉太守并非無意于成全故友這樁美事,只是要他先奪得功名,后娶金蓮為妻。以金蓮為王同知女兒逗引他,目的在于告訴他,“天涯處處有芳草” 。關鍵是科舉及第,功成名就,美人自來。劉太守讓謝金蓮以王同知女兒身份逗引趙汝州以功名為重,而不要以佳人為重,所以在趙汝州與這個假王同知女兒纏綿難分時,又命三婆以賣花為生的老嫗身份去園中折花,目的在于使計促使趙汝州赴京趕考。趙汝州見三婆采桃花、海棠、竹葉、嫩柳,拿出一瓶紅梨花要三婆認,三婆胡謅紅梨花乃死去的王同知女兒陰靈所變,專門纏攪年輕秀才,還活靈活地把趙汝州與謝金蓮兩次相會的情景再嫁接到她自己孩兒的頭上敘說一遍,趙汝州嚇得魂不附體。三婆臨走還假意慶幸自己被纏死的孩兒今天總算碰見了趙秀才這個替身,魂靈可以升天了。趙汝州更加慌恐不安。這時張千告訴他,劉太守下鄉勸農,給他留下花銀兩錠,春衣一套,全副鞍馬一匹。趙汝州心中唯恐王同知女兒鬼魂纏殺自己,恨不能馬上離開后花園,顧不得面辭劉太守,上京趕考去了。
一天,劉公弼太守命張千喚來謝金蓮,教她拿一把扇子,扇子上插枝紅梨花,給酒醉睡去的新任洛陽縣令招風打扇。謝金蓮看見紅梨花,想起趙秀才一去不見面,“想著他風流少年” ,同自己“在月下花前,雖不曾共繡衾,雖不得同羅薦,也兩個詩酒留連” 。今天為狀元縣令打扇,其實是心不在焉。心中暗暗祝愿趙秀才“清名四海傳” ,使她這志誠人寸心得安。這時縣令覺醒,看見她手中扇有紅梨花朵,驚呼: “有鬼也,有鬼也!兀那婦人,你是妖精鬼魅,靠后,休近前來” 。原來這新任洛陽縣令便是趙汝州。他自到京都闕下,攛過首卷,一舉狀元及第,所除洛陽縣令,今日拜見劉太守,劉太守于花園亭子上設筵,為之拂塵。他對三婆當日之言念念不忘,見金蓮而魂驚。謝金蓮認出趙汝州,原想著有情人結為姻緣,想不到“他別后些兒沒掛牽,竟不記的梨花面” ,倒叫她“莫近前,須避遠” ,“醉眼模糊,認不周全” 。趙汝州嚇得“有似風顛” ,“前合后偃” ,向她說明當日三婆所謅之言。謝金蓮想起他當日待自己“似蕊珠仙” ,今日個好象要送自己到“驅邪院” ,一時“恨殺這狀元” ,好端端“畫閣嬋娟” ,被視為“鬼魅相纏” ,冤枉得“有口難言” 。她對趙汝州說:我衣有縫身有影,“敢是(莫不是)你無情我無緣,兩下里各茫然,不能似扇團園” ,擔憂: “幾時得笙歌引至畫堂前” 。這時劉太守上前說明事情真相,謝金蓮已被太守從樂籍上除名,太守出面主婚,兩人結為親眷,“紅梨花結果了這一段姻緣” 。趙汝州萬萬想不到眼前打扇婦人,不是鬼魂,不是王同知女兒,就是自己早就盼望一見的洛陽上廳行首謝金蓮,真是喜從天降。對劉太守感激之情,自不必言。此劇雖為才子佳人戲,但不落俗套,別具一番情趣。
上一篇:元戲劇《女王曄·桃花女破法嫁周公》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喬孟符·李太白匹配金錢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