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
在宋元豐年間,秦觀已經36歲了,這時才在蘇軾的極力推薦下,得以考中進士,開始仕途生涯。
步入仕途,秦觀先被朝廷派到定海去做了一個小官,接著又調到河南蔡州去做管理學校的官。到了宋哲宗元祐元年,也就是1086年,蘇軾又與其他一些朋友向朝廷推薦秦觀,以期能使他受到朝廷的重用,發揮聰明才智,為國家做出貢獻。可是,有些嫉賢妒能之人卻出來百般阻撓,最后不能如愿。
宋元祐四年,也就是1089年,秦觀不甘久居人下,便又去應科考試,后來被朝廷任命為宣教郎之職。這一時期他的仕途還較為順利,不久官職提升,又調入國史院做了編修官。但此時他的生活還是較清貧的。
雖身為京官,卻無時不為衣食所愁。家里竟多時“食粥”度日,有時為了不至于斷粥,只好把衣服拿去當掉。
宋紹圣元年,也就是1094年,宋哲宗親自執掌朝政,新派人物上臺,接著而來的便是元祐時的舊黨遭到排擠、打擊。秦觀由于與蘇軾兄弟關系親密,便也列為舊黨,被朝廷趕出京城,派到杭州去做通判,繼而又因御史劉拯檢舉秦觀“增損實錄”,中途再次被貶到處州。
不久,朝廷再次對他降罪,于宋紹圣三年,也就是1096年,貶謫到郴州。
第二年再貶到橫州。三年之后,又貶到遠在天涯海角的廣東雷州半島的雷州。
一連串的打擊,使秦觀的理想破滅了,使他的情緒非常低沉憂郁,這時,為了發泄內心的愁苦,他揮筆寫了《千秋歲》,原文如下: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鵷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便是這首詞中的名句。
此詞為懷念友人而作,更沁透著詞人貶謫之怨,因而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上闋主要寫離情和思念之苦,前四句寫眼前之景,交代了人物活動的時令、地點。淺淺的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消退了,天氣轉暖,花影搖曳,鶯聲盈耳,一派熱鬧的城郊暮春風光。
第五句說自己遭受貶謫,想找個朋友喝酒談心。“飄零”是說自己遭受貶謫,“酒盞”是指與朋輩把酒共話。一個“疏”字,寫出詞人仕途坎坷,半生飄零,因而久已未和好友同游共飲、談詩論政了。
第六句說對這種友情的無盡相思,使人衣帶漸寬身漸瘦。“離別寬衣帶”所說的“離別”,不是普通的離別,而是因政治原因各遭貶謫,天各一方,前途未卜的離別,所以其痛苦更甚。
“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詞人明知相見不易,卻又無時不產生強烈的愿望。但翹首遠望,昔日摯友又在何處呢?看到的只是在寂寂暮色中漸漸聚合的天空碧云。思念、失望、孤寂、苦惱,在“人不見”、“空相對”里得到深刻地表露。
下闋則撫今追昔道出了如海愁情。在語言上不脫清麗俊逸本色,雖有仿用前人詩詞語意之處,但卻自成格調,情韻天然。
前一句說,因為看到處州城外如許春光,詞人便情不自禁地勾起對昔日西池宴集的回憶。西池,即金明池。“鵷鷺同飛蓋”一句是把昔日西池宴集26人同游西池的盛況作了高度的概括。鵷鷺者,謂朝官之行列整齊有序,猶如天空中排列飛行的鵷鳥與白鷺;飛蓋者,狀車輛之疾行。
“攜手處,今誰”,這是發自詞人肺腑的情語,是對元祐黨禍痛心疾首的控訴。然而詞人表達這種感情時也是極含蓄委婉之能事。
“日邊清夢”,說明詞人自從遷謫以來,他對哲宗皇帝一直抱有幻想。他時時刻刻夢想回到京城,恢復昔日供職史館的生活。可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夢想如同泡影。于是他失望了,感到回到帝京的夢已不可能實現。著“鏡里朱顏改”一句,更聯系自身。無情的歲月,使詞人臉上失去紅潤的顏色。政治理想的破滅,個人容顏的衰老,由作者曲曲傳出,反復纏綿,宛轉凄惻。
“春去也”呼應開篇“春寒退”,且在感情上表現得更沉重,無限凄楚哀怨的情思溢于詞表;而“飛紅萬點愁如海”,以落花飄零襯愁情,其悲愴絕望的心情更令讀者驚心,以海喻愁乃詞人內心深處的斷腸淚凝聚而成。
秦觀為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詩、詞、文,尤以詞著名。其詞語工入律,情韻兼勝,凄婉清麗,典雅流暢,為北宋重要之婉約詞人。詞多寫男女情愛,如《滿庭芳》《鵲橋仙》《望海潮》《千秋歲》,哀感頑艷,自然渾成,耐人涵詠。有的詞則氣勢宏偉,意境壯闊,如《望海潮》諸篇,風格幾乎與蘇詞相近。《調笑令》十首詠古代美人,每首均以詩詞相間,敘事抒情,歌舞相兼,形式較富變化,對后世戲曲發展不無影響。
上一篇:風高浪快,萬里騎蟾背
下一篇:2014年寧夏小說創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