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酒一杯家萬里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在擔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時寫了一首著名的抒懷詞《漁家傲·秋思》,此詞原文為: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話說,在宋仁宗時期,范仲淹與韓琦一起被朝廷任命為陜西經略安撫使,戍守邊防,抵御西夏。
范仲淹與韓琦一到任,就采取一系列軍政措施,很快解除了西夏對延州的威脅。朝廷為此重重獎賞了他們,并先后幾次提拔范仲淹。但范仲淹不滿足于一時的戰果,他與韓琦日夜操勞,希望徹底擊退西夏軍隊,從根本上解除邊患。
烈日下,他與兵卒一起筑城池,修復廢寨;寒冬里,他親自訓練士卒,演習陣法。不到兩年,陜西、甘肅一帶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軍隊的戰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范仲淹已在邊區軍民中樹起了極高的威望,就連西夏人也不敢小看他,稱贊他有數萬精兵,不可輕易攻打。
這一日,勞累了一天的范仲淹暫時放下軍機要事,緩步走出大帳。他一面四處巡視,一面回想起兩年多來征戰邊疆的日日夜夜,為把這種邊疆的軍旅生活以詞的形式表現出來,于是寫下了這首《漁家傲》。
這首詞道出了守邊將士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訴說了離家萬里的憂思。
后來,西夏終于和宋朝講和了。范仲淹因守邊有功,被提升為參知政事,重新回到朝中做了朝廷的重臣,宋仁宗也非常看重他,多次向他征求富國強兵的良策。
范仲淹后來被宋仁宗委以重任,實行變法,力圖振興大宋王朝,后來變法失敗,范仲淹被貶,但他的這首詞卻流傳至今。
上闋寫景,描寫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個“異”字,統領全部景物的特點:秋來南飛的大雁,風吼馬嘶夾雜著號角的邊聲,崇山峻嶺里升起的長煙,西沉落日中閉門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
下闋抒情,抒發的是邊關將士的愁情。端著一杯渾濁的酒,想起遠在萬里之外的家鄉,可是邊患沒有平息,怎能談得到歸去?再加上滿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聲碎,又叫人如何能夠入睡?將士們只能是愁白了烏發,流下了濁淚。在這里,范仲淹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結合,抒發出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上一篇:此心安處是吾鄉
下一篇: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