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方生:游園詠
湛方生
諒茲境之可懷,究川阜之奇勢。水窮清以徹鑒,山鄰天而無際。乘初霽之新景,登北館以悠矚。對荊門之孤阜,傍漁陽之秀岳。乘夕陽而含詠,杖輕策以行游。襲秋蘭之流芬,幕長猗之森修。任緩步以升降,歷丘墟而四周。智無涯而難恬,性有方而易適。差一豪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故羈馬思其華林,籠雉想其皋澤。矧流客之歸思,豈可忘于疇昔。
湛方生這篇游園記詠,是介于韻散之間的短文。作者先以較多篇幅描述園中的宜人景色和閑適心情。園中有可愛的奇美之景,清澈見底的水流和延展天際的青山,是那樣地富于詩情畫意。在雨過天晴的傍晚,園中景物格外清新,作者拄著手杖登上北館,遠眺孤阜秀岳,游賞行吟于幽蘭流芬和密林深篁之中。此種情景,全然是隨適心意,悠然自得,表現出作者崇尚自然的心境。而這一切描寫,也不是刻意的追求,而是于無意中信手拈來,顯得自然而又親切,沖淡而又寧靜。
在作者信步而游,人與自然渾然契融的時候,他感悟到莊子所說的話,以為“智無涯而難恬,性有方而易適”。對知無涯而生有涯的哲學命題,表現出一種追求的熱情,進入人生真諦的思考。在無限的自然面前,人的追求常使自己難以寧靜,而山水之性又使人易于安適,與山水自然相契相融。這個由難恬而易適的心理活動過程,顯示出作者在游覽山水中的思辨過程,從平靜到不平靜,又從不平靜到平靜,傾斜了的心態在思考中又找到了平衡。說明只要順應自然,融入自然,便可無往而不適。這清虛曠達的襟懷,乃是魏晉人獨具情韻的人生態度,所以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執著于山水之美的追求,而無心于社會利祿的競逐。
魏晉人中多有玄虛之心,“固以玄對山水”。他們以玄學家的眼光去觀察宇宙,品察萬物,別具一種審美情思。湛方生的人生思辨,自然也脫不掉玄學之光的映照。在他的筆下,山水都已經過感情的過濾,將得來的玄理轉化為藝術的語言,顯出深厚的哲學意趣,所謂“差一毫而遽乖,徒理存而事隔”,乃是他人生審美經驗的自我總結。在進退出處之間的抉擇,關系到人的一生命運。一毫之差足可使人生乖違,破壞本真的性情。這也是他的自我砥礪,自我剖白,所以他用“羈馬思其華林,籠雉想其皋澤”為比,抒發歸思,表達向往自然,不忘山林的昔日隱居生活。
上一篇:庾闡《涉江賦(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李流芳《游虎山橋小記》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