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也就是江西人,后移居江寧,也就是南京。
王安石為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中堅人物,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理論上,強調文學的社會功用,主張文貴致用;同時也肯定文學的藝術特性。故其所作,多針對現實,有強烈的政治色彩。詩成就最高,今存一千五百三十余首。同時,他的詞也寫得非常好,《菩薩蠻·數間茅屋閑臨水》便是他的著名作品之一,原文如下:
數間茅屋閑臨水,窄衫短帽垂楊里。
花是去年紅,吹開一夜風。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來晚。
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
熙寧二年,也就是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于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
第二年,王安石又開始出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新法,開始大規模的改革運動。
隨著變法改革的退縮、停滯,反對派壓力的漸漸增大,到1076年10月,杰出的政治家王安石便陷入了日益無法擺脫的窘境。為了渡過這場危機,他不得不再度請求辭去相位。第一次罷相那是兩年前的事情。現在也只有再度辭去相位的一條路了。
罷相回去以后,王安石便在江寧城東門和鐘山的中間,在一個叫白塘的地方,草草地蓋了幾間房屋,作為自己的居住安家之所。王安石十分喜歡這個地方,便把它稱為“半山園”,而自己則自號“半山”。
這是一個非常幽靜的地方,遠有山,近有郭,水繞園,池臨屋。一天,一位老朋友來“半山園”拜訪王安石,兩人在園中對坐,把盞敘舊。
閑談了一會兒,老朋友問道:“老兄在這里生活得如何?”
王安石微微一笑,隨口吟出一首《菩薩蠻》詞,權作答復。“何物最關情?黃鸝三兩聲”便是這首詞中的名句。
此詞是王安石晚年隱居江寧半山之作。
上闋講的是,他的生活環境,在依山傍水之處,有幾家筑籬為墻、結草作舍的茅屋,在草堂前的垂柳下,一個窄衫短帽的老人悠閑地漫步。一夜春風吹開了仍如去年的紅花。
下闋講的是,他的生活狀態,詞人從中午喝酒,一直到月上樹梢才醒。什么事物讓我最動情呢?就是那婉轉動聽的黃鸝的鳴叫聲。
上一篇:眾里尋他千百度
下一篇: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