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翰·處約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惟士尚志,必慎厥守②。處約非難,固窮在久③。賦命在天④,靡不有定⑤。富不可求,貧亦何病。鶉衣百結⑥,華于黼黻⑦。陋巷一簞⑧,甘于鼎食⑨。相古哲人⑩,何樂于茲。爰有良貴(11),亶其不貲(12)。茍見其大,我心則泰。外物細故,曾何芥蒂(13)。我約非約,其獲孔阜(14)。其畜孔厚(15),德音斯溥(16)。尺蠖之伸(17),貴乎能屈。鴆毒之懷(18),寧不可惕。我告爾吉,盍忍爾性(19)。道貴責成(20),養當聽命。先民之言,罔或弗敬(21)。
【注釋】
①約:窮困。
②厥;其。
③固窮:安守貧困。《論語·衛靈公》:“君子固窮。”
④賦:授,給予。
⑤靡:無。
⑥鶉衣百結:謂衣服破舊襤褸。鵪鶉禿尾,像古時敝衣短結,故用以形容破舊的衣服。語出《荀子·大略》:“衣若縣(懸)鶉。”
⑦黼(fu)黻(fu):古時禮服上所繡的花紋。黼,黑白相次,作斧形,刃白身黑;黻,黑青相次。
⑧陋巷:狹陋的街巷。簞(dan):竹制或葦制的盛器,常用以盛飯。《論語·雍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回,指顏淵,名回。
⑨鼎食:列鼎而食,指生活豪侈。
⑩相:視,觀察。
(11)爰:于是。良貴:本然具有的美德。
(12)亶(dan):但,只。不貲:沒有財物。
(13)芥蒂:細小的梗塞物。后多用以比喻積在心里的怨恨或不快。
(14)孔:大。阜:盛多,豐富。
(15)畜:積蓄。
(16)德音:好名聲。溥(pu):廣大。
(17)尺蠖(huo):一種昆蟲,亦稱尺蛾。《易·系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清郝懿行《爾雅義疏·釋蟲》:“其行先屈后伸,如人布手知尺之狀,故名尺蠖。”常用以比喻人的先屈后伸。
(18)鴆毒:毒藥,毒酒。
(19)盍(he):何不。
(20)責成:督責完成任務。
(21)罔:不。弗:不。
【譯文】
因為士人崇尚志向,必須慎重對待自己的操守。處于貧困并不難,安守貧困在于長久。人的生命是天給的,無不是注定的。富不可求得,貧困又有什么毛病。襤褸的衣著,比高貴的禮服更美麗。在狹陋的街巷簞食瓢飲,比列鼎而食更甘美。觀察古代的賢人,為什么樂于這個處境?于是有本然具有美德的人,只是他沒有財物。如果看見這種品德在壯大,我的心里則安寧。外界的事物和瑣事,何必把它放在心里?我的窮困并不是窮困,它的收獲很豐富。它積蓄得越豐富,美好的名譽就傳得越遠。尺蠖的伸展,貴在能屈。像毒藥一樣的心,怎能不警惕?我告訴你這是好事,何不忍一忍你的性子?辦事的規律,貴在督責完成,修養自己,聽從天命。先人的話,不要不敬。
上一篇:《楊宏道·四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王祎·座右銘》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