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詐稱死喻
【原文】
昔有愚人,其婦端正,情甚愛重。婦無貞信[1],后于中間,共他交往。邪淫心盛,欲逐傍夫,舍離己婿[2]。于是密語一老母言:“我去之后,汝可赍[3]一死婦女尸,安著屋中。語我夫言,云我已死。”老母于后,伺其夫主不在之時,以一死尸置其家中。及其夫還,老母語言:“汝婦已死。”夫即往視,信是己婦,哀哭懊惱。大積薪油,燒取其骨,以囊盛之,晝夜懷挾[4]。婦于后時,心厭傍夫,便還歸家,語其夫言:“我是汝妻。”夫答之言:“我婦久死,汝是阿誰?妄言我婦。”乃至二三,猶故不信。如彼外道,聞他邪說,心生惑著[5],謂是真實,永不可改。雖聞正教,不信受持[6]。
【注釋】
[1] 貞信:坦白誠實,這里指貞操。
[2] 己婿:古代女子稱夫為婿,即自己的丈夫。
[3] 赍(jī):拿東西給人,攜帶。
[4] 懷挾:藏在懷里。
[5] 惑著:迷惑執著。
[6] 受持:接受、奉行。
【譯文】
從前有個愚人,他的妻子端莊秀麗,兩個人感情深厚。可是后來他的妻子不守婦道,中途有了外遇。她內心不安分的想法越來越強烈,便想要追隨情夫而去,拋棄自己的丈夫。于是,她私下里托付一個老太婆說:“我離開以后,你替我找一具女人的尸體安放在我家里,然后告訴我的丈夫,就說我已經死掉了。”在這之后,老太婆便趁那個男人不在家的時候,將一具尸體放到他的家中。等到那個男人回來后,老太婆說:“你的妻子已經死了。”那個男人立即跑過去查看,誤以為那就是自己的妻子,于是痛哭流涕、悲傷不已。他趕著辦了大量的柴草和油料,將那尸體燒成骨灰,用袋子裝起來,日夜帶在身邊。那個女人后來對情夫心生厭惡,于是又就回到家中,告訴她的丈夫說:“我是你的妻子。”她的丈夫回答說:“我的妻子早已經死了,你是誰啊?竟胡說是我的妻子。”那女人又再三解釋,他還是不相信。這就像那些外道的修行者,聽到其他的邪說,就心生疑惑動搖起來,以為這就是永遠不變的真理。即使聽到了合乎真理的佛法道理,也不能從內心接受并奉行。
【評析】
故事中的這個人,可悲到連與自己朝夕相伴、感情融洽的妻子都不能辨別。別人隨便弄了具女尸,他便信以為真,認定那是他的妻子。然而在面對自己真實的妻子時,卻再三否認,真是愚昧可笑。一個人如果連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妻子都不能辨別,那也確實有些可悲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想讓自己變聰明,就必須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對錯誤的東西要有清醒的認識,絕不可聽信讒言、剛愎自用,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的判斷能力,從而做出正確的選擇。另外,故事中的這個人的妻子也實在令人氣憤,機關算盡,到最后卻誤了自己,落得如此下場也是她咎由自取。
故事征引
好處算盡還是空
從前有兩個窮人,都靠賣酪為生,他們每天都是頭頂著酪瓶,四處叫賣。那天正好天下著大雨,道路泥濘濕滑,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摔跤。
其中有一個人有點兒小聰明,心里暗自思量:“今天外面這么大雨,路上又是泥濘不堪,萬一跌倒,豈不是瓶破酪泄?到時候連本帶利全都沒有了,以后我還靠什么為生呢?”想到這兒,他便先從酪漿中提煉出酥油,單放在一邊,這樣就算是跌倒的話,損失也不會很大。
而另外一個人呢,因為缺少未雨綢繆的智慧,所以不管天氣有多么惡劣,他還是把所有的酪漿全都頂在頭上,到市場上去賣。
不幸的是,因為道路泥濘,兩個人都滑倒了。其中一個人在地上號啕大哭,而另一個人的神情卻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街上的行人看見此景,便問道:“你們兩個不是都摔倒了嗎?你們頭上頂著的酪瓶也都摔碎了,看上去你們倆的損失不相上下呀,為什么一個痛哭流涕、悔恨不已,而另一個卻好像沒有太大損失的樣子呢?”
一個人說:“我頂著的這瓶酪漿,還沒有出酥油呢!今天這一跤摔得把我的本全搭進去了,我怎么能不哭呢?”而另一個則說:“我的這瓶酪漿,我已經事先把酥油都提出來了,所以這樣的損失還是可以承受的,所以我也就有沒太多懊惱。”
上一篇:百喻經全集《婦女欲更求子喻》譯文賞析
下一篇:百喻經全集《婆羅門殺子喻》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