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盡在自然中》經典解讀
盡在自然中
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隱隱潺潺之心靈審美,如何才能夠品其真諦?
美似乎很多,大千世界,欲海沉浮,在你喘氣的時候,一片翠葉之新綠會叫你覺得這個世界美得如此真誠。
滿懷欲望,所見盡是眼中之名利,自我內心的滿足和失落,它不是美。
原本質樸自然之美,拋于利欲熏心之后,迷失也是自己的原因,一點都怪不得他人,懲罰來自于你的內心不寧。
納蘭容若的詞,王國維說:“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眼睛沒有遭受到污染,不矯飾做作,這是自然純真之眼,所見便是人間自然之物。
舌頭沒有遭受規范,不聽命于他人,這是自然純真之舌,所言便是人間自然之真情。
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不受外界潮流時政的限制,才能以所見之真,所感之實,所言之誠,撼其人心,去他人虛假之氣,召回他人真實之心。
真實的美,往往具有教化人性、凈化人心之作用。
“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和“赤子之心”其實是如出一轍的。
有赤子之心,便會生自然之眼,長自然之舌。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此則此句,還強調了納蘭容若詞之成功的第二個原因,他沒有受到他人影響,他的自然完全是他自己的。
北宋南宋,時光紛飛流轉,文人在國勢如西天之日漸趨漸弱,他們的性子也漸漸隨著詞的柔媚,真情實感深藏內心,難言于口,故作無病之呻吟,詞中虛偽之文辭爭比華美。
詞之到南宋滅亡,隨著這帝國消盡最后一口氣的同時,也便哀哀絕矣。
為何至清代才出一個納蘭容若將詞再次發揚?
王國維所幸的是,納蘭容若并沒有受到南宋詞之不良風氣之熏染。
清代的納蘭容若,他的眼從未受到過暮氣沉沉之熏染,才有這顆自然之清新的赤子之心。
王國維還說過:“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詩人之眼,則通古今而觀之。詞人觀物,須用詩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之眼。故感事、懷古之作,當與壽詞同為詞家所禁也。”
其實這里還是在強調詞人身份的純粹性。
詞人在生活之中可以有很多身份,從政、從商、從學都是他們謀生的選擇,但是詞人在作詞的時候,必須以詩人之眼,其他的身份都應該消失殆盡,這樣寫出的作品才不會受到人間世俗的熏染,才能斷絕人間的煙火氣,才有真摯的性情,以保持美的純粹性。
對納蘭容若自然之說法,真情感人,也和隔與不隔是一個原則。也無怪乎,王國維欣賞“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自然景觀之率性了。
上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盡君今日歡》經典解讀
下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開北宋風氣》經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