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憂生亦憂世》經典解讀
憂生亦憂世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詩人之憂生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似之。“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詩人之憂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之。
萬千世界,始終是自己一人兀自站立,空曠若海。
蕓蕓眾生,造就的卻是只身寂寞;千萬人之中的千萬人,好似漫天黃沙,自己只剩走投無路的孤獨。
這便是:“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意思是我于馬上望四方啊,四處禍患,狹小之態,何處才是我馳騁的地方。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前路茫茫,不知哪一條路才是屬于自己的,和上句“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的迷茫是一樣的。
生命不知道向何處去,前途、方向、理想,一切都成為一條淤積的河流。
人生漫長似又短暫,活在當下,卻又總是擔憂于未知之未來。
莫名憂郁之于莫名之時光。
人生荏苒,我獨惘之。
王國維說類似這樣意思的句子乃憂生也。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這里寫的是一種世事之現象,一位老翁,孤身無靠,每天奔忙于衣食溫飽,身邊沒有一個問寒問暖之人。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在這百花盛開的,寒食之節,他的香車又停留在誰家之前呢?馮延巳的《鵲踏枝》中的這句講的是女子擔心遲遲不歸的情人,這里隱含著幽怨之意,寒食節日,春天即將到來,良人早應歸來,但不見音訊,他的香車到底拴在誰家門前的樹上,該不會是被哪位女子絆住了回家的腳步吧。
憂世是對人世的憂患,眾多人的苦難,寫人情世態,展人間百相。
鵲踏枝
馮延巳
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
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撩亂春愁如柳絮,悠悠夢里無尋處。
飲酒
陶潛
羲農去我久,舉世少復真。汲汲魯中叟,彌縫使其淳。
鳳鳥雖不至,禮樂暫得新。洙泗輟微響,漂流逮狂秦。
詩書復何罪,一朝成灰塵。區區諸老翁,為事誠殷勤。
如何絕世下,六籍無一親。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
若復不快飲,空負頭上巾。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
“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和“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這樣意思類似的句子,王國維稱為憂世。
對于寫憂世還是憂生的詩詞,哪一種更勝,王國維并沒有做出明顯的判斷。之前,他就說過,其實境界是沒有優劣之分的,那么憂世還是憂生,也是應該沒有明顯的高低之分別。
憂生,憂世,其中的“憂”乃是主要的。
憂生,有時候是因為世事如此,叫人憂傷。
憂世,有時候是因為置身愁海,叫人憂傷。
不管如何,“憂”都是主體自身發出的。
我們讀“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此句時,先是第一時間感覺到作者是憂生的,擔憂自己前路渺茫。
這句話選自《詩經·小雅·節南山》的第七章,全詩是:
詩經·小雅·節南山
佚名
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憂心如惔,不敢戲談。國既卒斬,何用不監!
節彼南山,有實其猗。赫赫師尹,不平謂何。天方薦瘥,喪亂弘多。民言無嘉,憯莫懲嗟。
尹氏大師,維周之氐;秉國之鈞,四方是維。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師。
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瑣瑣姻亞,則無膴仕。
昊天不傭,降此鞠訩。昊天不惠,降此大戾。君子如屆,俾民心闋。君子如夷,惡怒是違。
不吊昊天,亂靡有定。式月斯生,俾民不寧。憂心如酲,誰秉國成?不自為政,卒勞百姓。
駕彼四牡,四牡項領。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騁。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寧。不懲其心,覆怨其正。
家父作誦,以究王訩。式訛爾心,以畜萬邦。
整首詩的意思就是:
巍巍終南山啊,高聳的巨石屹立。位高權重的太師史尹啊,順從你們的民眾啊。擔憂國家之心如火焚,誰都是有口不敢言。國脈已被斬斷,為何平時為政不勤!
巍巍終南山啊,廣闊的丘陵地連綿。權勢顯赫的太師史尹,為何你執政徇私?饑荒和瘟疫從天而降,死喪禍亂遍布國家。民眾都在暗地批評你們,你們怎能如此心安理得?
太師史尹,你們的站立是國家的柱石。掌握權力、調配諸侯、輔佐天子、穩定民心,老天不長眼教人民生活苦難。
此等行為處事,叫百姓對你們不信任。你們不能公平地任用人才,親近小人、任人唯親。
這是老天爺為我們挑選了錯誤的領導者。這是老天爺降下的大災難。君子執政如臨淵履冰,才能使民眾心安。君子執政如碗水持平,憎惡憤怒才能被棄捐。
月月的禍亂,百姓生活不寧。憂憂之心如醉酒,只為國家命運。
駕上我的馬兒,馬兒的頸項肥大。舉目四望無寧地,禍患之地難馳騁。
當你覺得受到威脅,就對百姓使用刀槍。當你怒氣消除,就相互對飲酒漿。
天降災禍,已示不平,我王天子同樣不得康寧。太師史尹難以自省,反而怨恨他人的規勸。
家父作此詩誦,用來追究王朝禍亂的罪臣賊子。用德執政,安撫四方!
詩中在憂生的同時,也是在憂世。憂生是因為世道不濟。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憂慮民生的感覺要強很多,但是前面的“昨夜西風凋碧樹”也恰恰是憂生的原因了。那么這憂慮民生,也是出于對時下的狀況不滿意。個人的小狀況往往是世道的大狀況所造成的。
而“終日馳車走,不見所問津”和“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似乎前句憂世之感更為突出,那么后句,在我讀來,卻還覺得憂生的感覺更重一些,女子擔心情人不歸,不正是自己內心的一種真實寫照嗎?而聯系馮延巳的政治背景,當朝宰相來說的話,這詞里的擔憂不正是自己對于國家的期待嗎?這既是憂生,卻又是憂世。明是憂慮民生,暗是憂世。
我讀《人間詞話》這一則的時候,個人覺得王國維所舉例子中的憂生和憂世有相交之處。
或許,王國維的內心本身就隱藏著深深的憂慮民生情結。
王國維的《人間詞》里,就有很多憂慮的詩詞:
自是浮生無可說,人間第一耽離別。
——《蝶戀花》
幾度燭花開又落,人間須信思量錯。
——《蝶戀花》
拼取一生腸斷,消他幾度回眸。
——《清平樂》
一霎幽歡,不似人間世。
——《蘇幕遮》
自是思量渠不與,人間總被思量誤。
——《蝶戀花》
《人間詞》是收集王國維親手所書之詞的總集。詩詞評論叫《人間詞話》,自己的詩詞總集叫《人間詞》。相同的是都有一個“人間”,在《人間詞》中的詩詞句子中,也大量地出現了“人間”之詞。而這些“人間”之詞,大多是憂慮民生之言。何況這一節中,王國維也沒有具體地流露出對于“憂慮民生”和“憂世”太多的見解。
然而,雖說都是憂自內心,但是憂慮民生和憂世畢竟還是有區別的。似乎類似于“小我”和“大我”之區別。
憂慮民生是對生命的憂患,這跟王國維受到西方學說的影響有關,憂慮民生更多的是關注人存在的哲學問題,人從何處來?又從何處去?人為什么會快樂悲傷?人為什么內心中有一種無法安撫的孤獨感?人為什么要活在群體之中?
……
憂世是對社會的憂患。它接觸的層面更多的是現實世界,整個民眾生活的困頓,大多數人的痛苦,一些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比較明顯的憂世之作,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別”。
很多時候,心懷天下,有責任有擔當的詩人,他在憂慮民生,其實也就是憂世,比如屈原的《離騷》。自身的患難,也就是國家的憂患,字里行間,壯懷激烈,既是自己現實的憂患,也是國家社會永恒的憂患。
上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心事已遲暮》經典解讀
下一篇:王國維《人間詞話·情多無處足》經典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