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黯論良臣
【原文】
趙簡子曰:“吾愿得范、中行之良臣[1]。”史黯侍,曰:“將焉用之?”簡子曰:“良臣,人之所愿也,又何問焉?”對曰:“臣以為不良故也。夫事君者,諫過而賞善,薦可而替否,獻能而進賢,擇材而薦之,朝夕誦善敗而納之。道之以文,行之以順,勤之以力,致之以死。聽則進,否則退。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使至于難;君出在外,又不能定,而棄之,則何良之為?若弗乘,則主焉得之?夫二子之良,將勤營其君,復使立于外,死而后止,何日以來?若來,乃非良臣也。”簡子曰:“善。吾言實過矣。”
【注釋】
[1]范:范吉射。中行:中行寅,即荀寅。
【譯文】
趙簡子說:“我希望能得到范吉射、中行寅手下的良臣。”史黯在一旁侍候,說:“想得到范氏、中行氏那樣的良臣做什么?”簡子說:“良臣是人所希望的,又有什么可問的呢?”史黯回答說:“我認為他們算不上良臣,所以才問的。事奉君主的人,應當諍諫君主的過失,鼓勵君主的善行,要舉薦好的同時去除不好的,貢獻自己的才能進薦賢人,選擇有才能的加以推薦,一早一晚講述善惡成敗的事跡給君主聽。用文德來引導君主,幫助君主實行正道,勤心盡力為君主效勞,不惜以生命來捍衛君主。君主能聽從采納,就進身朝庭輔政,不能聽從采納,就辭官退隱。現在范氏、中行氏的臣子,不能匡正輔助他們的君主,以至于使君主遭到禍難;君主出逃到國外,又不能使他獲得安定,反而棄君而去,那么又算什么良臣呢?倘若他們不拋棄君主的話,您又怎么能得到他們呢?如果真是范氏、中行氏的良臣,就應當辛勤地為君主謀劃營建國家,使君主在國外重新獲得土地和爵位,一直到死為止,能做到這些,哪一天能到您這兒來呢?倘若真來了,就不是什么良臣了。”趙簡子說:“講得好,我的話確實錯了。”
上一篇:《史蘇論驪姬必亂晉》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史黯諫趙簡子田于螻》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