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無論是黑土地上的鄉情,還是老胡同里的記憶,對一個游子來說,都會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心田,感覺被一根繩線牽著,不由得常常想起“近鄉情更怯”這樣的詩句。
鄉愁,是從臍帶里扯出來的情感。
本期這三組散文作品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抒寫了黑土地上的鄉情和老胡同里的記憶。《遙遠的鄉村》選取了老屋、場院和菜園三個場景,透過一個兒童的眼光回望故鄉的人和事,抒發了作者對故土的深深摯愛。《胡同里的時光》作者是一位九零后大學生,以年輕人的視角,截取了幾個生活片段,生動地再現了九十年代后期小城生活的細節,捧給讀者的是幾幅讓人懷想的老時光畫。《低處的光陰》這三個短章,有如散板輕敲,行云流水般描摹了父母和那些低處光陰里人們的生活,表達了作者盡管身在他鄉漂泊但沒有忘記自己根在原鄉的情懷。
這幾篇散文人物鮮活、語言生動,謀篇布局也較為合理,但文中也不難發現個別語言啰嗦和寫作手法傳統等問題。建議作者從現在起筆,在帶入過去的同時不忘注入現實元素,也許這是解決傳統寫法的一種有效途徑,不妨一試。期待寫作者把越來越多越來越好的散文作品奉獻給讀者。
(本期欄目特約編輯:邵華)
上一篇:《晨鳥、晚風及其他》謝明洲散文賞析
下一篇:《有個女子叫母親》余楊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