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瑞明
《金石錄》三十卷,作者趙明誠(公元1081-1129年),字德父,密州諸城人,曾任知湖州軍州事。他年輕時,醉心于金石學,向一些學者請教問益,搜羅金石刻辭,他欣賞歐陽修的《集古錄》,認為這部書糾正了不少謬誤,有很大成就;但也有不少缺點,既未按年月編先后,內容也還不夠充實。趙明誠立志編寫一部更好的書,因此竭盡心力到處搜集資料,遇到古今名人書畫或三代奇器,往往脫下衣服去交換;崇寧年間,有人持徐熙的牡丹圖,索錢二十萬,他很想買下,將賣畫人留宿家中,到處借錢借不到,感到非常遺憾。趙明誠的妻子是著名詩人李清照,是一位“賢內助”,每得一書,夫婦共同校勘整理,得書畫彝鼎,共同品評,指摘疵病。經過他們夫婦二十年的共同努力,搜集了很豐富的資料,僅青州藏書就有十余屋,金軍陷青州,全部化為灰燼。
趙明誠夫婦搜集到的資料很完備。從三代至五代,從京師到四鄉,古文奇字,鐘銘鼎識,詩歌賦頌,碑志敘記,豐碑巨刻,殘章斷畫,都一一編入書中,編為三十卷;前十卷為目錄,按時代先后編入二千條,不少條目下,注明年月及撰書人姓名;后二十卷為跋尾,共計五〇二條,每卷首各列細目。完全是按照歐陽修《集古錄》的編寫體例來編寫這部書的,但不少地方超過了《集古錄》,僅以跋尾而言,比《集古錄》多出近百條,這就是一個進步。歐陽修《集古錄》對“毛伯敦銘”除照錄原文外,附有釋文二段。趙明誠《金石錄》避免了重復,對“毛伯敦銘”寫了一段辨證。他的研究態度很審慎,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趙明誠《金石錄·序》指出,他編寫這部書的目的有二:一為搶救祖國文化遺產,因為自三代以來,刻于金石上的史事很多,但風雨侵蝕,與人為的破壞,所存無幾,亟需用文字記錄下來;二為校正史書上的記載,史書上的記載,出自后人之手,而金石文字,多為當時所立,比較可靠,歲月、地理、官爵、世次,用金石文字來對照,發生牴梧的往往有十分之三四,亟需用金石文字來加以校正。他的目的實現了。
本書版本甚多。從明代以后,轉相抄錄,出現各種不同的本子。到清代,流傳的有焦竑抄本,文嘉從宋刻影抄本,昆山葉氏本,閩中徐氏本,濟南謝氏重刻本等。
上一篇:張翼之《金史紀事本末》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王瑞明《金石萃編》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