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4】印度戰略文化與國防政策
(鄭汕主編,軍事科學出版社,55.7萬字,2005年12月第1版)
△全書共14章:①印度的地緣特征與戰略文化形成;②戰略文化的體系與國防政策的實質;③戰略文化與國家發展戰略的關系;④印度的國防政策與海軍;⑤國防政策與陸軍;⑥與空軍;⑦與印巴沖突及與伊斯蘭國家關系;⑧與南亞各國的關系;⑨與印美、印巴關系;⑩與印俄關系;?與印英及印歐關系;?與印日及與東盟國家關系;?與印中關系;?印度崛起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沉重的人口負擔,復雜的民族關系,尖銳的宗教矛盾,多樣性的語言環境。
○“大印度中心論”是印度戰略文化的核心,“南亞支配地位”是印度國家戰略的首選目標,“主宰印度洋”是印度國家戰略的長期打算,“競爭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是印度“大國夢”的表現,“追趕中國”已成為印度舉國一致的戰略共識。
○印度戰略文化的基本特征:戰略的攻勢性、領土的擴張性、現實的區域性、歷史的繼承性。
○“東聯西攻、北防南進”是國防戰略的基本方針,“保陸制海”是國防戰略的立足點。
○堡壘、大國、英雄、效忠意識(心態)。
○打通南亞無敵手:1961年收復果阿,1975年吞并錫金,1987年征戰斯里蘭卡,1988年出兵馬爾代夫,2001年與孟加拉國的博互邊境沖突。
○謀求南亞“中心地位”是印度大國戰略的第一步,謀求亞洲“中心地位”是印度大國戰略的第二步,謀求世界“中心地位”是印度大國戰略的終極目標。
○印度目前信佛教的7千萬左右,占人口總數的0.7%。
○印度文明“始終就在沒有國家的狀態下存在,而中國的存在則從未離開過國家”。
○把印度洋視為“印度之洋”。印度洋7491.7萬平方公里,占20%,是世界第三大洋,介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馬漢:“誰掌握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亞洲”。
○印中互為鄰國,有相似的歷史遭遇,同為發展中國家,兩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過共同的貢獻。應:擴大交往,加深傳統友誼;相互尊重,世代睦鄰友好;互利互惠,促進共同發展;求同存異,妥善處理分歧;團結合作,共創美好未來。
(2017年3月20日晚10:15閱畢)
上一篇:午夜夕陽
下一篇:變革與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