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其
《繹史》一百六十卷,清馬骕著。
馬骕(公元1621-1673年),山東鄒平人,是清初的歷史學家,生平著有《繹史》一百六十卷,《左傳事緯》二十卷,《十三代瑋書》數百卷。
一百六十卷《繹史》分為五個大部分:1.太古部分,包括《開辟原始》、《皇王異說》以及《太皞紀》、《黃帝紀》等十卷;2.三代部分,包括《禹平水土》、《商湯滅夏》、《周室始興》、《文王受命》,一直到《周室東遷》等二十卷;3.春秋部分,包括《魯隱公攝位》、《齊桓公霸業》、《秦穆公霸西戎》、《楚莊王爭霸》、《老子道教》、《孔子類記》、《楚白公之亂》、《越滅吳》以及《春秋雜事》、《春秋遺事》等七十卷;4.戰國部分,包括《三卿分晉》、《吳起仕魏相楚》、《扁鵲文摯醫術》、《屈原流放》、《秦白起長平破趙》、《列國遺事》以及《秦并天下》、《秦亡》等五十卷;5.外錄,包括《天官書》、《律呂通考》、《月令》、《洪范五行傳》、《地理志》、《詩譜》、《食貨志》、《考工記》、《名物訓詁》、《古今人表》十卷。此外,還有《世系圖》三十七種,《地理圖》八種,《天象圖》十種,《古物圖》八十五種,《建制圖》八種,《譜表》四種,《古文字摹印》八種。馬骕自己說,“紀事則詳其顛末,紀人則備其始終”,因此,本書是屬于紀事本末體的史書。
馬骕編著《繹史》的方法,用的是考據學的方法,有“無征不信”的科學精神,他的每個部類,每條史跡,都搜羅古籍所有的傳說,加以整理編排,并且一一標明史料出處,既可節省后人遍閱群書的勞力,又便于人們去復查原書。本書取材的范圍很廣,著名典籍就有一百二十八種之多,但是并不是盲目抄錄,凡采取的史料,都經過一定的鑒別和考證,一般是采取隋唐以前的古籍,并且根據不同情況,有的“全錄”或“節抄”,有的“姑存一二”,唐宋類書中所引用已遺佚的古書材料,也適當采取。
本書不僅抄輯和編次了史料,在每卷之后還有評論,對歷史事件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又,本書中有各種插圖,除《世系圖》、《地理圖》之外,《古器物圖》表明古代玉器金器制作之精細,《古文字圖》表明文字形體的變化。還有各種各樣的表,如《古今人表》、《三代州域表》等。利用這些圖表來加深對上古歷史的理解,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總之,馬骕著《繹史》,對于搜集和整理先秦史料作出了一定貢獻,成為當時研究夏商周三代史的專家,被人們稱為“馬三代”,顧炎武也稱贊本書是“必傳之作也”。本書是學習和研究先秦史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本書通行有一種石印小本。
上一篇:張翼之《竹書紀年》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續文獻通考》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