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志華
《清朝文獻通考》又名《皇朝文獻通考》三百卷,清乾隆時三通館臣奉敕編修。與《清朝通典》一樣,這也是一部記述清前期社會典章制度的最重要的參考書。所記始于清開國的1616年,到1785年(乾隆五十年)為止。雖然所記多有重復,但比《清朝通典》內容更詳細,分類更細致,使用也更方便。
《清朝文獻通考》體例與《續文獻通考》完全相同,分為二十六考:《田賦考》十二卷、《錢幣考》六卷、《戶口考》二卷、《職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糴考》六卷、《土貢考》一卷、《國用考》八卷、《選舉考》十六卷、《學校考》十四卷、《職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廟考》十二卷、《群廟考》六卷、《王禮考》三十卷、《樂考》二十四卷、《兵考》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經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緯考》十二卷、《物異考》一卷、《輿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有凡例十六則。《清朝文獻通考》的細目與《續文獻通考》相比,有一些增刪,這是根據清代的實際制度加以改變的。增加的如田賦考的八旗田制、錢幣考的銀色銀直及回部普兒、戶口考的八旗壯丁、土貢考的外藩、學校考的八旗官學、封建考的蒙古王公等,都較有價值,對研究清前期的社會制度很有幫助;刪除的如市糴考的均輸和買和糴、選舉考的童子科、兵考的車戰等,因清代已無此制度,仍列此名目會造成混亂,故刪去是合適的。
《清朝文獻通考》原為《續文獻通考》的一部分,其編修開始于1747年(乾隆十二年)。到1761年(乾隆二十六年)提出另編一書,故有《清朝文獻通考》之名。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更決定編修六部大書,合原《三通》而為《九通》。《清朝文獻通考》的完成年代與版本情況同于《清朝通典》和《清朝通志》。目前最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萬有文庫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文獻通考》影印精裝二冊。
上一篇:張翼之《清實錄》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清朝續文獻通考》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