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顧志華
《四庫提要辨證》二十四卷,近人余嘉錫(公元1883-1955年)撰。這是一部系統(tǒng)訂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各類錯誤的專用工具書。撰者寫作此書,前后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參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對《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論述的部分圖書,從內(nèi)容、版本到作者家世生平,都作了翔實的考辨。全書計有四百九十篇,八十余萬字,雖然是為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服務(wù)的,但對于研究我國古代的歷史、文學、哲學以及版本目錄等學,都極有參考價值。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是清代乾隆年間官修的一部圖書目錄。它的編纂在政治上受到很大限制,又加上主持這項工作的四庫館臣在學術(shù)上有門戶之見,所以對圖書的評價并不都是客觀的和公正的。此外,全書工程浩大,編纂時間急迫,因而取材范圍也受到影響。如經(jīng)部多取于朱彝尊的《經(jīng)義考》,史部、子部、集部多取于馬端臨的《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一些重要的目錄學著作也未能善加征引,另外,對許多書的版本源流也沒有徹底搞清,有些書甚至根本沒有見到原本。這樣使全書存在著不少錯誤失當之處,影響了它的使用。
余嘉錫認真研究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逐條進行考辨,花了大量的心血,撰成《四庫提要辨證》一書,可謂“一生精力所瘁”之作。全書征引繁富,考證精詳,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原書目次編排,先摘原文,然后指出它的錯誤所在,條理清晰,便于對照閱讀。現(xiàn)舉兩個例子。第一訂正事實例:卷九史部七目錄類一宋王堯臣《崇文總目》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原本于每條之下,具有論說,逮南宋時鄭樵作《通志》,始謂其文繁無用。紹興中,從而去其序釋,故晁公武《讀書志》、陳振孫《書錄解題》著錄皆云一卷。”把現(xiàn)本《崇文總目》每條之下無論說歸罪于鄭樵,這是不公平的。余嘉錫詳細進行了考辨,引杭世駿、錢大昕等人的文章說明《崇文總目》刪去論說的由來,糾正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錯誤。第二訂正作者姓名家世例:卷十五子部六雜家類四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云“演里貫未詳,考封氏自西晉北魏以來,世為渤海蓚?cè)耍弧短茣ぴ紫嗍老当怼分袩o演名,疑其疏屬也。”余嘉錫根據(jù)《元和姓纂》和《唐書·宰相世系表》的材料,指出封演是封行高或封梁客的曾孫,唐初名相封德彝是其叔高祖,世系很清楚,說他“里貫未詳”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作者的疏漏。這些訂正對我們讀古書很有幫助。
《四庫提要辨證》曾有1937年的排印本,但此系未定稿,僅印史部四卷和子部八卷。1949年全國解放后,撰者又繼續(xù)進行增補,全書于1952年完成,1958年由科學出版社印行出版。1980年中華書局再版。新版改正了若干錯字,加以標點重排,對我們閱讀最為方便。
上一篇:顧志華《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顧志華《四部叢刊》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