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其
《華陽國志》十二卷,記述今漢中、四川和云貴等地的風土人物,好象后世的地方志。作者是東晉常璩。
常璩,字道將,東晉時江源(今四川崇慶縣)人。曾作過成漢李勢的散騎常侍,撰寫過《漢之書》(又稱《蜀李書》)十卷,專記成漢李氏的興滅。公元347年(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常璩勸李勢歸降東晉,到建康后為晉之參事,又擴大原書范圍寫成《華陽國志》。現在的漢中、四川和云貴等地,是《禹貢》中的梁州,其北界即為華陽(華山的南面),所以常璩的書以“華陽”為名。本書所包括的地理范圍大體也就是這一地區,故十二篇的篇目是:《巴志》、《漢中志》、《蜀志》、《南中志》、《公孫述、劉二牧志》、《劉先主志》、《劉后主志》、《大同志》(記漢晉平蜀以后事)、《李特、雄、期、壽、勢志》、《先賢士女總贊》(包括《漢中士女志》、《梓潼士女志》等)、《后賢志》、《序志并益、梁、寧三州先漢以來士女目錄》。
本書是古代地方性的史書中比較完整的一部,宋人呂大防說它“于一方人物,丁寧反復,如恐有遺,雖蠻髦之民,井臼之婦,茍有可紀,皆著于書。”常璩確實作了很大努力。他不僅是四川人,在那里長期生活、作官,而且還有許多資料可作參考,因為自西漢以來,司馬相如、嚴君平、揚雄、譙周等人都寫過有關這個地區人物事跡的書,特別是陳壽的《益部耆舊傳》和佚名氏的《南裔志》等,更是其重要參考材料。
本書的內容以風土人物為主,大部分是敘述政治沿革,但也注意到了交通險塞、物產土俗、大姓豪族,以及先賢士女各方面。其中有許多史料為一般史書所未載,或只有簡略的記載。如秦國李冰為蜀郡守,開岷江以灌溉成都平原,即以本書的記載為最詳細。又如四川的鹽井、火井,在書中也有較詳細的記載。有關地方性史料和傳說在書中保留不少,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四部叢刊》、《四部備要》和《漢魏叢書》中都可以找到《華陽國志》。
上一篇:張翼之《十駕齋養新錄》中國名著簡介
下一篇:崔曙庭《南史》和《北史》中國名著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