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童繼紅崔承樞魏惠明
【原詩】: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1),報得三春暉(2)。
【原詩作者】:孟郊
【導讀入境】:
孟郊,父早喪,奉母而居,家境貧寒。直到四十六歲才得及第。只作過一任縣尉。這首《游子吟》,《全唐詩》在本詩題下有個小注:“自注,迎母溧上作?!碑斒怯笗r憶及母子昔日將分別時的場景,方作此詩。
還需要了解的一點是:有這樣一種民間習俗:家里有人出遠門,母親或妻子為出門人做衣服,必須做得針腳細密,要不然,出門人的歸期就會延遲。在吳越鄉間老輩人還知道這種習俗。
兒子又要告別母親遠走他鄉了。母親還在沒日沒夜地趕做活計。她飛針走線,正縫著要遠走他鄉的孩子身上的衣服。這是怎樣的一顆慈母心啊!孩子就要遠行了,她一針一線,密密匝匝地精心縫制,她是怕孩子飄泊在外邊遲遲不歸啊!一針一線寄托著慈母的深情。這種深情是陽光,是整個春天的陽光。這陽光,哺育萬物成長,給萬物帶來生機,這是何等的無私和偉大?那微細小草的一點點綠意怎能報答得了整個春天的太陽光輝呢?對于三春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賞析】:
這首詩歌頌了普通而偉大的慈母之愛。在母子即將分別的痛苦時刻,沒有語言,也沒有眼淚,詩人捕捉的只是一個極普通的縫衣“鏡頭”?!笆种芯€”和“身上衣”是兩件極平常的事,“密密”是動作,“意恐”是心理活動。通過這些描寫構成了一個縫補衣服的場面。一針一線寄深情,這是母親對兒子的深厚真摯的感情,是一片愛的純情。最后兩句用“誰言”提起反問語氣,意謂:誰說那小草的一點點綠意能報答得了整個春天里太陽照臨的恩惠?形象的比喻、懸殊的對比使全詩的詩意得到了升華。
全詩語言清新流暢,格調淳樸素淡,而詩意濃郁,感人至深。
【思考題】:
對“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句很普通的詩句你能做什么聯想?
上一篇:中學生《游園不值》古詩詞鑒賞
下一篇:中學生《游山西村》古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