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編年體史書《春秋》
《春秋》是第一部華夏民族編年史兼歷史散文集。由孔子修訂而成?!洞呵铩分杏糜谟浭碌恼Z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
那還是西周開始的時候,國家專門設立了太史記載國家大事,太史逐年逐月逐日記載,之后把記載的國家大事編輯成簡冊,遂成史書。因為每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太史便標舉“春秋”兩字,以代表每一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由于強大起來的諸侯爭霸,導致西周王朝分裂為數十個大大小小的諸侯國。西周王朝的微弱,又導致來中央朝拜周王的諸侯越來越少,為了記載國家大事,周王便分派很多史官到各個諸侯國去記錄發生在其國內的大事。周王派出的史官雖在各國,而其身份則仍屬王室,不屬諸侯。
公元前607年,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國君晉靈公被殺。晉靈公經常站在高臺上用彈弓射人,以觀看人們躲避他彈射的彈丸來取樂,激起了民眾和大臣們對他的極度不滿。
正在宮廷議事的大夫趙盾和士季看到從車里露出來的人手,問清廚子被殺的原因后,為這件事深感憂慮。趙盾準備進諫,土季說:“您進諫,如果國君不接受,那就沒有誰能接著進諫了。請讓我先去吧,沒有采納,您再繼續勸說。”于是,士季往前走了3次,伏地行禮三次,靈公假裝沒看見。
過了很久,晉靈公才看了看他,說道:“我知道所犯的錯誤了,準備改正它?!?/p>
士季叩頭答道:“哪個人沒有過錯呢?有了過錯能改正,沒有什么善事能比這個更大的了。《詩經》上說,‘沒有誰沒有個好的開頭,但卻很少有人能堅持到最后?!裕軌蚣m正錯誤的人是很少的?!?/p>
“您若能有始有終,那么國家就鞏固了,哪里僅僅是臣子們有所依靠呢。《詩經》又說,‘天子有沒盡職的地方,只有仲山甫來彌補?!馑际钦f過失是能夠彌補的,您能彌補自己的過失,君位就丟不了啦?!?/p>
然而,晉靈公口上說改正錯誤,但實際上卻一點也沒改。為此,趙盾又多次進諫。因為趙盾進諫的次數多,晉靈公漸漸地越來越厭惡趙盾,并派勇士鉏麑去暗殺趙盾。
鉏麑為了乘趙盾還沒起床時暗殺趙盾,大清早天還沒亮就趕到趙盾家。誰知鉏麑到時,見趙盾臥室的門已經打開了,趙盾也早已穿戴整齊準備上朝了。由于上朝的時間還早,趙盾就端坐在那里打瞌睡。
鉏麑退出來感嘆地說:“趙盾時刻不忘記恭敬,真是百姓的主啊。殺害百姓的主,就是不忠;不履行國君的使命,就是不守信用。我既不想做不忠之人,也不想做不守信用之人,現在只能選擇死了。”于是,鉏麑撞死在槐樹上。
晉靈公見趙盾沒被暗殺,心中不甘,又過了一些時候,靈公說要賜給趙盾酒喝,邀請趙盾到皇宮去。在趙盾到來之前,晉靈公預先在皇宮內埋伏好身穿鎧甲的武士,準備在趙盾喝酒時攻殺趙盾。
趙盾進皇宮后,他的隨從提彌明馬上發現有埋伏,就快步走上堂對趙盾說:“臣子侍奉國君飲酒,超過了三杯,不合乎禮儀。”說完趕緊扶趙盾下堂。
晉靈公見趙盾要走,馬上喚出猛犬向趙盾撲去。提彌明徒手搏擊猛犬,把猛犬打死了。趙盾說:“不用人而使喚狗,即使兇猛,又頂得了什么?”一面搏斗,一面退出宮門。
這時,提彌明為掩護趙盾被武士們殺死。就在趙盾被武士們圍攻的緊急當口,武士中有個人忽然把戟掉過頭來抵御晉靈公手下的人,使趙盾得免于難。趙盾問這位武士為什么救他,對方回答說:“我就是您在翳桑救的餓漢呀。”
原來,有一次趙盾在首陽山打獵,在翳桑住了一晚。在翳桑時,趙盾看見一位叫靈輒的人餓倒在地,就問他得了什么病。靈輒回答說:“我沒有生病,我已經多日沒有吃東西了。”趙盾馬上讓人給靈輒拿來很多食物。
誰知靈輒狼吞虎咽地吃了幾口后卻不吃了。問其原因,靈輒答道:“我在外當奴仆已經多年沒回家了,不知道我母親現在還在不在。我現在離家這么近,請允許我把這些東西拿回家送給我母親?!?/p>
趙盾說:“你吃吧,你把這些東西全部吃完。我另外給你母親準備食物?!敝?,趙盾給靈輒預備一筐飯和肉,放在袋子里送給他。不久,靈輒做了晉靈公的甲士。
晉靈公要攻殺趙盾,靈輒見被攻殺的人竟然是自己的恩公,所以便掉轉戟頭來抵御那些殺手。
趙盾見晉靈公三番五次想殺自己,他便逃亡國外。在趙盾還沒有逃出晉國國境的時候,晉靈公的堂弟趙穿在桃園把晉靈公殺死了。于是,趙盾就又跑回來繼續主持國政,并派人到成周把公子黑臀接回來,接替晉靈公做晉國君主。
晉國的太史董狐在記載晉國大事時,把晉靈公被殺這件事刻在了竹簡上: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
趙盾看到后委屈地說:“靈公不是我殺的,我冤枉啊?!?/p>
董狐說:“你作為正卿大夫,逃亡沒有走出國境,回來又不能懲辦兇手,不是你殺的是誰殺的?”
趙盾嘆了口氣說:“唉!那就算是我殺的吧?!对娊洝氛f,‘由于我懷念祖國,反而自己找來了憂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的史官們在記載歷史事件的時候,把求真紀實既當作目的又當作原則,因此,他們恪盡職守,完全是按照事實記史,即便得罪國君被殺也在所不辭。
除晉國太史董狐據實記載晉國發生的大事件外,齊國的史官也是如此。齊國大夫棠公的妻子棠姜長得非常漂亮,棠公死后,齊國丞相崔杼便把她娶了過來。
齊國國君齊莊公得知崔杼得了一位美妻,便多次到崔杼家和棠姜私通。有一次,齊莊公與棠姜私通回來之時還順手拿了一頂崔杼的帽子送給別人。
齊莊公的侍者勸阻齊莊公別拿。齊莊公卻笑道:“拿了崔杼一頂帽子而已,難道他沒有別的帽子嗎?”這件事后,齊莊公和崔杼的關系徹底破裂。
有一次,齊莊公舉行國宴款待來訪的莒國國君,作為國相的崔杼稱病不參加。
乙亥日,齊莊公借探病為由,到崔杼府上準備與姜棠偷情。在庭院中,齊莊公追嬉姜棠。事先有謀的姜棠進入內室后將屋門關上就不再出來,于是齊莊公在前堂抱著柱子唱歌,希望用歌聲把姜裳引出來。
跟齊莊公一起來的宦官賈舉因痛恨齊莊公曾鞭笞過他,早就和崔杼預謀今天要殺掉齊莊公。所以,當齊莊公進入院子后,賈舉便把齊莊公的侍從攔在外面,自己一個人跟著齊莊公進入院子,并將院門從里邊拴上。
正當齊莊公在姜棠內室前堂唱歌時,早埋伏好的刀斧手便一擁而上。齊莊公嚇得趕緊跑到一座高臺上,刀斧手們呼啦一下包圍了這座高臺。齊莊公求他們饒命,并要求找崔杼來對話,均被拒絕。
齊莊公見說服不了他們,于是拔腿逃跑。在他翻越一道墻的時候,追兵射中了他的大腿,齊莊公從墻頭掉下來,士兵們一擁而上將他殺了,他手下的十個隨從也盡數被誅。
上大夫晏嬰聽說此事后,第一時間來到崔杼家,枕著齊莊公的遺體大哭起來,哭完之后對著遺體拜三拜而出。
崔杼手下勸崔杼殺死晏嬰,崔杼搖頭說:“晏嬰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殺了這樣的人會失去民心?!?/p>
齊莊公死后,崔杼擁立莊公的弟弟杵臼為君,史稱齊景公,崔杼仍舊是國相。齊國太史在記載這件事時,就在竹簡上刻上“崔杼弒其君”這句話,意思是崔杼殺了他的國君。
齊國南部有位“南史氏”的史官,聽了齊國史官因記載“崔杼弒其君”,兄弟兩人連被殺害后,便趕到齊國,預備續書此事。南史氏到后,聽說這件事已經如實記載在竹簡上了,南史氏這才回去。
鄭國國君的妻子姜氏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寤生,小兒子叫段。段長得逗人喜歡,特別受到姜氏寵愛。所以,姜氏希望掘突將來把鄭國的君位傳給段。
掘突沒有同意,還是照當時的規矩,立大兒子寤生為太子。公元前743年,掘突去世了,寤生即位做了國君,即鄭莊公。
姜氏見心愛的小兒子段沒成為國君,就對鄭莊公說:“你接著你父親當了諸侯,你把京城封給段吧。”
第二天,鄭莊公召集文武百官,要把京城封給他的弟弟段。大夫祭足反對說:“這哪兒行啊?京城是個大城,跟咱們的都城一樣,是個重要的地方。再說段是太夫人寵愛的,要是他得了京城,勢力大了,將來必定生事。”
鄭莊公說:“這是母親的意思,我做兒子的不能不依。”鄭莊公不管大臣們怎么反對,還是把京城封給了段。從此,人們把段叫“京城太叔”。
太叔打算動身上京城去,他來向母親姜氏辭行。姜氏拉著他的手說:“你哥哥一點兒沒有親弟兄的情分。京城是我逼著他封給你的。他答應是答應了,心里準不樂意。你到了京城,得好好操練兵馬,將來找個機會,你從外面打進來,我在里面幫著你。要是你當了國君,我死了也能閉上眼睛啦?!?/p>
太叔到京城后,一面招兵買馬,一面操練軍隊。臨近地方的奴隸和犯罪的人逃到京城去的,他一律收留。20年后,太叔的勢力大起來了。
這些事傳到鄭莊公耳朵里。有幾個大臣請鄭莊公快點去管一管京城太叔,說他要謀反。鄭莊公自己有主意,還替太叔辯白說,“太叔能這么不怕辛苦,操練兵馬,還不是為了咱們嗎?”大臣們私下里都替國君擔心,說這會兒這么由著太叔發展下去,將來后悔就來不及了。
沒有多少日子,太叔真把臨近京城的兩個小城奪去了。大臣都著急了,祭足說:“京城太叔操練兵馬,又占了兩個城,這不是造反嗎?您就該立刻發兵去鎮壓!”鄭莊公說:“我寧可少了幾個城,也不能傷了弟兄的情分,叫母親傷心呢。”
過了幾天,鄭莊公吩咐大夫祭足管理朝廷上的事情,自己上洛陽朝拜周天子去了。
姜氏得到了這個消息,趕緊寫信,打發一個心腹人到京城去約太叔發兵來打新鄭。
京城太叔接到了母親的信,他對手底下的士兵說:“我奉了主公的命令發兵去保衛都城。”說著就發動兵車,打算動身。
誰知道鄭莊公早就派公子呂把什么都布置好了。公子呂叫人在半路上拿住了那個給姜氏送信的人,搜出信來,交給鄭莊公。
原來,鄭莊公假裝上洛陽去,偷偷地繞了一個彎兒,帶領著兩百輛兵車來到京城附近,埋伏停當,單等太叔動手。
公子呂派了一些士兵打扮成買賣人的模樣,混進京城,他們就在城門樓子上放起火來。公子呂瞧見城門起火,立刻帶領大軍打進去,占領了京城。
太叔出兵不到兩天,聽說京城丟了,便連夜趕回來。士兵們這才知道太叔出兵原來是要他們去打國君,亂哄哄地跑了一半。太叔一見軍心變了,奪不回京城,就自殺了。
鄭莊公在太叔身上搜出了姜氏的信,叫人把去信和回信送給姜氏看,還囑咐祭足把姜氏送到城潁去住,發誓說:“不到黃泉,再也不跟母親見面了。”
沒過了幾天,鄭莊公回到新鄭。外面沸沸揚揚,都說他這么對待母親太過分了。做一個國君,就盼望臣民像孝順父母那樣對待他,他自己落了個不孝的罪名,人家還會來為他效力嗎?
鄭莊公認為自己已經起過誓,不到黃泉,不再跟母親見面。誓言不算數,往后人家還拿他的話當話嗎?
鄭莊公正為這事左右為難時,城潁的一個叫潁考叔的官員,向鄭莊公建議說:“人不一定要死了才到黃泉。挖個地道,挖出水來,不就是黃泉嗎?咱們再在地道里蓋一所房子,請太夫人坐在里頭。主公走進地道去跟太夫人見面,不就應了誓言了嗎?”
鄭莊公一聽,這真是個好辦法。地道挖好后,鄭莊公從地道把母親接回到宮里。對給他出了這個兩全其美的主意的潁考叔,鄭莊公拜他為大夫,讓他跟公子呂、公孫子一同管理軍隊。
后來,魯國的孔子聽說了晉國、齊國、鄭國等諸侯國發生的這些事情,覺得有必要把各個諸侯國尤其是魯國的歷史記錄下來,留給后世。于是,他就寫了一部史書,名為《春秋》。
上一篇:最早編年體史書《左傳》
下一篇:杰出思想成就的《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