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箝第五
題解
“飛”是飛語的意思,即假裝贊揚對方,抬高他的聲譽,以獲得對方的好感?!绑椤笔倾Q制的意思?!帮w箝”,就是故意抬高對方,等到對方消除了戒心,內情必露,進而鉗制對方的制人之術。陶弘景題注:“飛,謂作聲譽以飛揚之;箝,謂牽持緘束令不得脫也。言取人之道,先作聲譽以飛揚之,彼必露情竭志而無隱,然后因其所好,牽持緘束,令不得轉移也。”俞棪注:“飛箝者,飛言以箝取之,使同于我也。”
本篇是《鬼谷子》中的制人術專論,主要涉及目的、方法、對象等內容,其主旨是:強調研究對方的性情、才能、愛好,使對方說出真實思想,然后運用各種手段(“鉤箝”“飛箝”)控制。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1]。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2],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3],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4]。然后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5]。
注釋
[1]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陶弘景注:“凡度其權略,量其材能,為作聲譽者,所以征遠而來近也。謂賢者所在,或遠或近,以此征來,若燕昭尊郭隗,即其事也?!鄙V氐谠u點說:“此篇開篇凡制事必先度量之,亦是探取鉤索之法?!边h,遠方的人。近,近處的人。
[2]“立勢而制事”三句:陶弘景注:“言遠近既至,乃立賞罰之勢,制能否之事。事、勢既立,必先察黨與之同異,別言語之是非?!眲?,權勢,態勢。制事,行事。
[3]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陶弘景注:“外謂虛無,內謂情實,有無謂道術能否。又必見其情偽之辭,知其能否之數也?!眱韧庵o,即真假之語。
[4]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陶弘景注:“既察同異、別是非、見內外、知有無,然后與之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則賢不肖可知也。”定親疏之事,確定與對方的關系是親近還是疏遠。
[5]“然后乃權量之”五句:陶弘景注:“權之所以知其輕重,量之所以知其長短。輕重既分,長短又形,乃施隱括以輔其曲直。如此,則征之又可,求之亦可,用之亦可?!睓啵赋渝N,這里指衡量輕重。量,測量長度。隱括,原指矯正竹木彎曲的工具,這里借指對同異、是非、內外、有無加以調整和修改。
譯文
作為君主,估量別人的權謀、測量別人的才能,都是為了征召遠方或近處的人才,使他們前來效力。確立做事獲得成功的態勢而能有效地去行事,一定要先仔細觀察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分辨出對方言語中的是與非;要了解對方言辭的真實與虛假,謀略的有用與無用;要決定關系到國家安危的計策,確立君臣間應有的親疏關系。然后在實踐中加以檢驗衡量。如果他能對上述同與異、是與非、內與外、有與無等做法加以調整和修改,那么就可以征召他,聘取他,重用他。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1]。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2]。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3],或先重以累而后毀之[4]。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5]。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6],或量能立勢以鉤之[7],或伺候見澗而箝之[8],其事用抵巇[9]。
注釋
[1]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陶弘景注:“鉤謂誘致其情,言人之材性,各有差品,故鉤箝之辭,亦有等級。故內感而得其情曰鉤,外譽而得其情曰飛。得情則箝持之,令不得脫移,故曰鉤箝,故曰飛箝?!币?,拉開弓,這里是運用的意思。鉤,誘致。箝,鉗制。飛,飛翔,這里是從遠處傳遞話語的意思。
[2]“鉤箝之語”三句:陶弘景注:“謂說鉤箝之辭,或捭而同之,或闔而異之。故曰乍同乍異也?!闭В鋈唬兓浅??。
[3]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陶弘景注:“不可善,謂鉤箝之辭所不能動。如此者,必先命征召之;重累者,謂其人既至,然后狀其材術所有,知其所能,人或因此從化也?!辈豢缮疲豢缮拼娜耍从蔑w箝之術不能輕易對待的人。征,遠去。這里指言辭遠離某一個話題。重累,反復疊加。與“毀”相對。這里指不斷抬高。《呂氏春秋·行論》:“《詩》曰:將欲毀之,必重累之;將欲踣之,必高舉之。其此之謂乎?”高誘注曰:“累之重,乃易毀也。踣,破也;舉之高乃易破也。以喻湣王驕亂甚,乃易破也?!?/p>
[4]或先重以累而后毀之:陶弘景注:“或有雖都狀其所有,猶未從化,然后就其材術短者訾毀之。人知過而從之,無不知化也?!被?,有時。毀,詆毀。
[5]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陶弘景注:“或有狀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為毀也;或有歷說其短,材術便著,此以毀為重累也。為其人難動,故或重累之,或訾毀之,所以驅誘之,令從化也?!?/p>
[6]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陶弘景注:“其用謂人能從化,將欲用之,必先知其性行好惡,動以財貨采色者,欲知其人貪廉也?!逼溆?,運用飛箝的方法。稱,稱舉。琦瑋,美玉珍寶。
[7]或量能立勢以鉤之:陶弘景注:“量其能之優劣,然后立去就之勢,以鉤其情,以知其智謀也?!绷磕埽饬繉Ψ降牟拍?。立勢,確立控制對方的形勢。
[8]或伺候見澗而箝之:陶弘景注:“謂伺彼行事,見其澗隙而箝持之,以知其勇怯也。”伺候,等待時機。
[9]其事用抵巇:陶弘景注:“謂此上事用抵巇之術而為之?!?/p>
譯文
一般的人,都是喜歡聽奉承話的,對這些人要用奉承的話,故意贊揚他們,為他們制造聲譽,使他們高興而泄露實情,然后鉗制他們。作為說辭的“鉤箝之語”要根據情勢而善于變化,一會兒表示贊同對方,一會兒又表示與對方不合。對那些不喜歡虛名,不喜歡聽人吹捧,用“飛箝之語”難以相誘的人,可以先行離開奉承的話題,不斷抬高他的名譽地位,使其名不副實,為以后詆毀他做準備。一次飛揚不成,就反復使用,直到達到毀掉對方的目的。有時,高揚對方優點使其缺點暴露是詆毀;有時,歷數其缺點使他的優點顯露出來,以詆毀他。想要重用某些人時,或者用金錢、美玉、珍寶、玉璧、絲帛、美女去試探他是否廉潔;或者根據他的才能使他擔任某種職位,考察他是否有智謀;或者抓住他的弱點錯誤,進一步鉗制住他。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結合“抵巇之法”來使用了。
將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1],岨崄之難易[2],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3]。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4],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以箝求之[5]。
注釋
[1]制:裁斷。這里指判斷。
[2]岨崄:指險要的地理形勢,包括山川關隘等。岨,同“阻”。崄,同“險”。
[3]心意之慮懷:陶弘景注:“‘將用之于天下’,謂用飛箝之術,輔于帝王;‘度權量能’,欲知帝王材能可輔成否,天時盛衰,地形廣狹,人民多少,又欲知天時、地利、人和合其泰否,諸侯之交,親疏愛憎,又欲知從否之眾寡?!?/p>
[4]其所重:君主最關心、最急于解決的問題。
[5]以箝求之:陶弘景注:“既審其慮懷,又知其好惡,然后就其所最重者而說之;又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既知其所好,乃箝而求之,所好不逮,則何說而不行哉!”
譯文
將“飛箝之術”推廣應用到諸侯國之間的斗爭中去,在游說君主時,必須審時度勢,能夠看到天時是否助其盛或者使其衰,準確判斷該國的地理形勢,疆域是廣大還是狹小,地勢險要是不是易于攻戰或據守,知悉其國人口多少、經濟實力如何,了解這個國家與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是親近還是疏遠,君主比較親近哪個國家,比較憎恨哪個國家,君主心中最擔心的是什么。仔細觀察君主的意圖,知道他的喜好和憎惡,然后去游說君主最關心的事情,傳出誘導贊揚的話語,從而抓住他的愛好,牢牢控制住他。
用之于人[1],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2],為之樞機[3]。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4]。用之于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审槎v,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5]。雖覆能復,不失其度[6]。
注釋
[1]用之于人:陶弘景注:“用之于人,謂用飛箝之術于諸侯之國也?!?/p>
[2]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陶弘景注:“量智能、料氣勢者,亦欲知其智謀能否也?!绷?、權、料,都是估量、估計的意思。氣勢,氣概與聲勢。
[3]樞機:這里指關鍵。樞,門上的轉軸。機,弩機,指安裝在弩弓上控制發箭的裝置。陶弘景注:“樞,所以主門之動靜;機,所以主弩之放發?!?/p>
[4]飛箝之綴:陶弘景注:“言既知其諸侯智謀能否,然后立法鎮其動靜,制其放發,猶樞之于門,機之于弩,或先而迎之,或后而隨之,皆箝其情以和之,用其意以宣之,如此則諸侯之權可得而執,己之恩信可得而固,故曰飛箝之綴也,謂用飛箝之術連于人也。”高金體注:“綴,連而相從也。”
[5]可引而覆:陶弘景注:“‘用之于人’,謂以飛箝之術任使人也。但以聲譽飛揚之,故曰‘空往’。彼則開心露情,歸附于己,故曰‘實來’。既得其情,必綴而勿失,又令敷奏以言,以究其辭。如此則縱橫、東西、南北、反覆,惟在己之箝引,無思不服也。”覆,翻轉到反面。
[6]雖覆能復,不失其度:陶弘景注:“雖有覆,敗必能復振;不失其節度,此箝之終也。”覆,傾覆,失敗。復,恢復。度,節度,節制。
譯文
運用“飛箝之術”和別人打交道,就要先衡量別人的智慧、才能、氣魄,把對對方的充分了解作為與之相處的關鍵。先迎合他、附和他,然后用誘導的話語結交他,揣度他的想法,叫他滿意。這便是“飛箝之術”中的牽制手段。與人打交道時,運用“飛箝之術”,往往沒有付出卻能夠得到豐厚的回報,使對方與自己緊密聯結而不會失去控制;然后緊跟不放,研究他話語中的真意。做到這些,就能鉗制對方,或者使他向縱的方向,或者使他向橫的方向,或者使他向東,或者使他向西;或者使他向南,或者使他向北;或者使他從起點返回,或者使他返回后再走到反面。這樣即使有失敗,也可以恢復主動,不會失去控制手段。
上一篇:《鬼谷子》研究
下一篇:《迷青瑣倩女離魂》詩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