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之忍第十四
寵之忍第十四
嬰兒之病傷于飽,貴人之禍傷于寵。
龍陽君之泣魚,黃頭郎之入夢。
董賢令色,割袖承恩,珍御貢獻,盡入其門。堯禪未遂,要領已分。
國忠娣妹,極貴絕倫;少陵一詩,畫圖麗人;漁陽兵起,血污游魂。
富貴不與驕奢期,而驕奢至;驕奢不與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諫,穰侯可股栗而心悸。噫,可不忍歟!
【譯文】
嬰兒生病多是因為吃得過飽的緣故,這是因愛而致病;富貴之人招禍多是因為驕橫奢侈的緣故,這是因寵而致禍。
《戰國策》載:“龍陽君擔心自己失寵的時候,就像多余的魚一樣被拋棄,因此當他和魏王乘舟釣魚時,對著釣上來的魚哭泣;西漢鄧通無功而受到文帝寵幸,賞賜巨萬,但最后他卻餓死。因此,沒有真才實學,只是靠別人的寵幸而榮華富貴,那么即使是帝王之愛,也是靠不住的。
西漢董賢,英俊瀟灑,與哀帝晝夜同寢,恩愛無比,哀帝曾為不驚動他睡覺而割斷被壓的衣袖,董賢受賜的珍寶財產無數。哀帝還想像堯一樣將帝位禪讓給他,但哀帝一倒臺,董賢便家破人亡。
唐代楊國忠、楊貴妃兄妹,承受恩澤,勢傾天下,極其富貴;唐詩人杜少陵作《麗人行》一詩,鞭撻了楊氏家族得寵而驕橫奢侈的現象;結果后來安祿山在漁陽起兵叛亂,楊國忠、楊貴妃被殺,楊門敗落。
官位沒有與勢力約好,勢力自己會來;勢力沒有和財富約好,財富自己會來;富貴沒有和驕橫約好,驕橫自己會來;驕橫奢侈沒有和死亡約好,死亡自己會來。魏國公子牟曾對穰侯說的這些話,穰侯銘記于心。其實,因寵而貴,因貴而富,因富而驕,因驕而亡命,這是一條必然的規律啊!啊!寵之害如此,怎么不忍一忍對寵幸的向往之心呢!
【評析】
古代因為得到君王寵愛而招致殺身之禍的人數不勝數。董賢、楊國忠等人雖然得到了君王的寵愛,但是到頭來還是難逃一死。原因何在?這些人得到君王的寵愛后,自以為是,玩弄權勢,氣焰囂張。俗話說,“多行不義必自斃”,氣焰囂張者的下場也只能是自尋死路。這雖然是一個古訓,但是并沒有引起后人足夠的重視。生活中有很多人為了金錢、為了權力,費盡心機弄權玩勢,行盡不義之事。他們僥幸得逞,結果是為了一時之利,賠上了身家性命,著實可悲可嘆!
典例闡幽 玩弄權術,引火燒身
明朝時期,王振在竊取了朝中大權之后,便操縱英宗,不僅搞亂了明朝內政,使明朝政治更加黑暗,還搞亂了明朝的邊防。他勾結北方蒙古貴族,玩弄權術,故意制造事端,又激化了瓦剌貴族與明朝之間的矛盾。
一四四九年二月,瓦剌也先遣使二千余人向明朝進貢馬,詐稱三千人,向明廷多要回賜。王振告禮部依實有人數給賞,并減給馬價五分之四。也先大怒,借口明使曾許嫁公主,貢馬是致送聘禮,明廷無意許親,是失信于瓦剌。七月,脫脫不花與也先統率大軍,分四路侵入明境。東路軍攻掠遼東,西路軍進攻甘州。中路軍分兩路南下,一路進攻宣府,圍赤城。另一路由也先率領,直逼大同。
大同明守軍戰敗,參將吳浩戰死、大同敗報傳到北京,太監王振勸英宗親征。兵部尚書鄺埜和侍郎于謙力言六師不宜輕出,不料英宗聽了王振的鬼話,力排眾議,一意孤行。詔下兩日后,英宗統率的大軍便匆匆出京了。
七月十六日,英宗率領五十余萬大軍從北京出發。大軍出京前,大同總督西寧侯宋瑛、總兵官武進伯朱冕及都督石亨,曾于十五日在陽和迎戰也先軍。明軍大敗,全軍覆滅。宋瑛、朱冕戰死,石亨單騎逃回,監軍太監郭敬伏草叢中逃脫。英宗大軍到陽和,仍見伏尸遍野,軍心渙散。
八月初一至大同,連日風雨,糧草匱乏,又聞前方守軍敗退,遂驚慌撤軍。初二日,太監郭敬密告王振,如繼續北進,正中虜計,決不可行。次日下令班師。初十日,退至宣府。瓦剌軍追襲而來,恭順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兵斷后拒敵,數萬騎兵幾乎全部損失。十四日,明軍退至四面環山的土木堡,糧盡水斷,人困馬乏。瓦剌軍跟蹤追至,當夜包圍明軍。十五日,英宗和王振輕信也先佯退言和之計,急令部眾移營就水。也先乘明軍混亂,令精騎沖殺。明軍指揮失靈,全軍潰敗,英宗被俘。
兩軍混戰中,土木堡之戰,明朝五十萬精銳部隊全部被殲,從征的一百多名文臣武將幾乎全部死于戰場。消息傳到北京,城內一片混亂。護衛將軍樊忠用捶捶死王振,說:“吾為天下誅此賊!”明軍騾馬二十余萬,并衣甲器械輜重,盡為也先所得。明軍五十萬,死傷過半。
土木堡之戰,明軍倉促出師,京軍精銳,毀于一旦,勇將重臣多人戰死。英宗皇帝被俘更使朝野震動。明王朝遭遇到建國以來所未曾有的嚴重危機,而這一切都與王振恃寵弄權有密切的聯系。
上一篇:忍學《安之忍第十六》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宰相之忍第九十九》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