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 認豬不爭
二十八 認豬不爭
曹節,素仁厚。鄰人有失豬者,與節豬相似,詣門認之,節不與爭。后所失豬自還,鄰人大慚,送所認豬,并謝。節笑而受之。
【譯文】
曹節,向來都很仁義厚道。鄰居家丟失了一頭豬,而丟失的豬與曹節家的豬很相似,鄰居便到曹節家中認領,曹節沒有和他爭執。后來,鄰居丟失了的豬自己跑回來了,鄰居深感慚愧,歸還了曹節家的豬并向曹節道歉。曹節笑著接受了。
【評析】
曹節的鄰居誤把曹節家的豬當成自己家丟失的豬而領走,曹節并沒有與鄰居爭辯。因為他相信,事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這只不過是一件小事,如果因此而與鄰居鬧翻,傷了和氣,那就真是得不償失了。
“小不忍則亂大謀”。我們在細節上千萬不要牽扯過多的精力,否則,“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做出每一項決定都十分謹慎,都要進行周密的考察和計算,因此他很少有失誤,更被后人尊奉為智慧的化身。在實際生活中,只要我們在小事上粗中有細,就能規避許多錯誤,提早獲得成功。
要把握大局,就要對細節和小事采取忍讓、寬容的態度,只要他們不引起根本的利害沖突,我們就可以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人處世,要謙恭勤謹,嚴于律己,寬以待人,處理好與各方的關系,從而在矛盾重重的事務處理過程中穩步推進。采取“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策略始終是一種智者的風范。
典例闡幽 小不忍則亂大謀
東晉的時候,有個人叫溫嶠,自幼聰明穎慧,有膽有識,博學善文,尤其是以孝順著稱鄉里。17歲時,他就開始做官,由于業績突出,因此官職不斷上升。晉明帝即位后,任侍中,朝廷里的機密大事他都能夠參與。因為受到明帝重用,所以他也受到權臣王敦的嫉恨,但是王敦仍然讓他擔任左司馬。
溫嶠心里清楚,王敦用他并不是信任他,而是要將自己置于手下加以控制。于是,溫嶠就假裝順從,以使王敦高興。同時,對于王敦的心腹錢鳳,溫嶠也常在人前夸贊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錢鳳聽后從心里感到高興,也與溫嶠相友好。
這時丹楊尹的職位空缺,溫嶠主動推薦錢鳳,而錢鳳亦推舉溫嶠。王敦聽從錢鳳的建議,請求朝廷任命溫嶠為丹楊尹,還親自為溫嶠餞行。溫嶠擔心錢鳳在自己走后從中作梗,在王敦面前說自己的壞話,就在宴席上裝作醉酒,用手將錢鳳的巾幘擊落在地,滿臉怒色地大叫:“錢鳳是什么人,我溫嶠行酒他敢不喝!”以此先發制人。
王敦以為溫嶠真的喝醉了,也不責怪,一笑置之。溫嶠又擔心王敦中途變卦,臨行時與王敦灑淚告別,還故意裝作戀戀不舍的樣子,三出三入,然后才上路赴任。等溫嶠出發后,錢鳳就入見王敦勸諫說:“溫嶠與朝廷關系甚密,與庾亮也是深交,此人未必可信。”
王敦笑曰:“溫嶠昨天醉酒得罪了你,是不是你因此而來讒毀他呢?”錢鳳的陰謀沒有得逞。而溫嶠得以安全還都,向朝廷匯報了王敦的逆謀,請求朝廷早做準備,以備不測。
上一篇:忍學《二十五 愍寒架橋》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忍學《二十六 射牛無怪》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