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誥第九
大誥第九
【原文】
武王崩,三監(jiān)及淮夷叛,周公相成王,將黜殷,作《大誥》。王若[349]曰:“猷!大誥爾多邦越爾御事[350]。弗吊[351]!天降割[352]于我家,不少延[353]。洪惟我幼沖人[354],嗣無疆大歷服[355]。弗造哲[356],迪民康[357],矧曰其有能格知天命[358]?已[359]!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朕攸濟[360]。敷賁敷前人受命[361],茲不忘大功。予不敢閉于天降威[362],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363]。”
【注釋】
[349]王:指攝政王周公,武王死后,武王的兒子誦年幼,周公暫代天子之位。若:表示是暫時代理。
[350]猷:喲。嘆詞。多邦:指的是眾諸侯國。越:連詞,與,和。御事:治事大臣。御:治。
[351]弗吊:就是指很不幸。吊,善。
[352]割:災害、災難。
[353]延:間斷,停息。
[354]洪惟:句首發(fā)語詞。我:第一人稱代詞,我或者我們的。幼沖人:未成年的,這里指的是成王。沖,稚嫩的。
[355]大歷服:偉大久遠的事業(yè),也就是說王業(yè)。歷,久。服,事。
[356]造:遭遇,遭受。哲:明智的人。
[357]迪:引導,啟發(fā)。康:安。
[358]矧:況且,何況。格知:就是感到、知道、了解的意思。格,動詞,至。
[359]已:嘆詞,相當于“唉”。
[360]攸:所。濟:就是渡。
[361]賁(bì):三足龜。敷前人:輔佐前人。敷,輔助,幫助,輔佐。
[362]閉:隱藏,藏著,隱瞞。威:可畏的事,指災難。
[363]紹:明,顯明。天明:即天命,就是天意。“明”是“命”的假借字。
【譯文】
武王病逝以后,成王年幼,周公攝政。三監(jiān)不服,聯合武庚、淮夷叛亂。周公大怒,打算廢掉武庚的名位,于是作《大誥》訓示群臣。王這樣說:“啊!我要鄭重地向你們這許多諸侯之國,以及你們的眾官員們,發(fā)布指示和命令。不幸得很!天把大禍降給了我們的國家,這災禍正在繼續(xù)發(fā)展,一刻也沒有停息。于是我這個年輕人,便承繼了無限重大的君主的任務。我不夠明智,尚且不能率領民眾走上安康之路,又怎么能說可以感動上天并因而知道天命了呢?”“唉!我的處境就好像渡過深淵那樣危險,我只好到上帝那里去尋找渡過難關的辦法了。擺下占卜用的大龜吧,讓它來宣布輔佐我們的前輩是如何在上帝那里接受任命的,這樣的大功,是不應當忘記的。我不敢隱藏上天的威嚴意旨,用文王遺留給我們的大寶龜進行占卜,我們就可以問明白上帝的用意了。”
【原文】
“即命[364]曰:有大艱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靜,越茲蠢[365]。殷小腆誕敢紀其敘[366]。天降威[367],知我國有疵[368],民不康,曰:予復!反鄙[369]我周邦,今蠢今翼[370]。日民獻有十夫予翼[371],以于敉寧、武圖功[372]。我有大事,休[373]?朕卜并吉。”“肆予告我友邦君越尹氏、庶士[374],御事,曰:‘予得吉卜,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375]。’爾庶邦君越庶士、御事罔不反曰:‘艱大,民不靜,亦惟在王宮邦君室[376]。越予小子考翼[377],不可征,王害[378]不違卜?’”
【注釋】
[364]即命:用大寶龜來占卜。即,就。命,問。告。就龜而告。
[365]越:在,于。茲:這時。蠢:想要動的意思。
[366]小腆:謂武庚。腆,主。紀其敘:安撫好他們的殘余勢力。紀,組織。敘,余,剩下的。
[367]天降威:天降下可怕的事,指武王死了。威,通“畏”,可怕的事。
[368]疵:毛病,引申為困難,指的是成王年幼,周公被疑。
[369]鄙:鄙視,輕視,看不起。
[370]今蠢今翼:意思是說現在發(fā)動起叛亂了。蠢,動。翼,通“翌”,翌日,明天。
[371]日:近日。獻:通“賢”,指賢人。予翼:即翼予,幫助我。翼,幫助,協助。
[372]敉(mǐ):通“彌”,終,達成,完成。圖:謀。功:功業(yè)。
[373]大事:戰(zhàn)爭方面的事,戰(zhàn)事。休:美,吉利。
[374]肆:所以,因此。越:與,和,以及。尹氏:史官。庶士:眾士。
[375]惟:謀,打算。以:與。于:往,去。逋播臣:指祿父。逋,逃亡,逃跑。播,散,散布。
[376]惟:在。王宮邦君室:指管叔蔡叔等。
[377]越:句首語氣詞。予小子:諸侯們的自稱。考:長輩。翼:思慮,想。
[378]害:通“曷”,何,為什么。
【譯文】
“用大寶龜來占卜結果就得到卜辭,說:西方要有很大的災難,西方人也不會平靜。于是這時陰謀叛亂的人就更加蠢蠢欲動。殷商的余孽竟然膽敢組織他們的殘余妄圖恢復他們的統治地位。上帝給我們降下了災難。他們知道我們國家因為這種災難,人民很不安寧,居然說要復辟商紂的國脈,反而更加看不起我們周國,現在他們發(fā)動叛亂了。有的地方的人民響應他們這種叛亂。但只要有十個人做我的助手,那我就可以平定叛亂,完成文王、武王所力圖達到的功業(yè)。我現在要發(fā)動平定叛亂的戰(zhàn)爭,這樣做究竟好不好呢?我的占卜告訴我這樣做是吉利的!”“因此,我要告訴我們友邦的國君以及各位官員、眾士說:‘我得到了吉利的卜兆,我打算要率領你們去討伐殷國那些逃亡叛亂的人。’可是,你們這些國君和你們的許多官吏,都來反對我的意見,說:‘困難太大了,民心也很不穩(wěn)定,還要考慮那些發(fā)動叛亂的人,有的就出在王宮里面和邦君的家里,并且是我們的長輩,不應當去討伐他們。王啊!你為什么不違背占卜呢?’”
【原文】
“肆[379]予沖人永思艱,曰:嗚呼!允蠢鰥寡[380],哀哉!予造天役[381],遺大投艱于朕身[382]。越予沖人不卬自恤[383]。義爾邦君越爾多士、尹氏、御事綏予曰[384]:“無毖于恤[385],不可不成乃寧考圖功[386]。”“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387]。天休[388]于寧王,興我小邦周,寧王惟卜用,克綏受茲命[389]。今天其相民,矧亦惟卜用?嗚呼!天明畏,弼我丕丕基[390]!”王曰:“爾惟舊人[391],爾丕克遠省[392],爾知寧王若[393]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394],予不敢不極[395]卒寧王圖事。肆予大化誘[396]我友邦君:天棐忱辭[397],其考[398]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寧人圖功攸終[399]?”“天亦惟用勤毖[400]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401]?”
【注釋】
[379]肆:今,現在。
[380]允:誠,真的。蠢:動,驚動。鰥(guān)寡:指單身男女。
[381]造:遭受。役:役使。
[382]遺:給。投:擲。艱:困難的事。
[383]越:句首語氣詞。予:我,我們。恤:憂慮,顧慮。
[384]義:宜,應當,應該。綏:安慰,勸解。
[385]無:不要。毖:畏慎,恐懼。
[386]寧考:指文王。圖功:大業(yè)。
[387]替:廢棄,廢去。
[388]休:嘉獎,恩惠于。
[389]克:能夠。綏:安。
[390]丕:大。基:事業(yè)。
[391]惟:是。舊人:老臣。
[392]省:省識,省察。
[393]若:怎么樣。
[394]閟(bì):慎重,謹慎。毖:給予。所:名詞,道,辦法。
[395]極:通“亟”,快速,迅速。
[396]化誘:教導,教育勸導。
[397]棐(fěi):輔助,幫助。忱辭:誠懇或真實的話,指寶龜所顯示的吉兆。
[398]考:成就,事業(yè),功業(yè)。
[399]于:往,到,去。攸:通“猷”,謀求。終:完成。
[400]勤:辛勞。毖:給,向。
[401]休:善,美。畢:完成。
【譯文】
“現在我應當為我們年幼的國王慎重地考慮出征的困難。唉!實在是這樣,一旦真的發(fā)動戰(zhàn)爭,就要驚擾千家萬戶,甚至包括無夫無妻的人在內,這多么令人悲哀啊!我們遭到天災,上帝把非常嚴重的困難,投到我以及我們幼主的身上,我不能只為自身的安危憂慮。我猜想你們各位國君和你們的官吏們,也應會這樣勸告我:‘不應當過分地操勞于自己的安危,應當去完成你的父親文王所力圖成就的功業(yè)。’”
“唉!我想我是文王的兒子,我不敢廢棄上帝的命令。上天嘉獎文王,使我們這個小小的周國興盛起來,文王通過占卜,繼承了上帝所授予的大命。現在上帝命令臣民幫助我們,何況我們又通過占卜了解到上帝的這番用意呢?唉!上帝的這種明確的意旨,人們應該敬畏,還是幫助我把我們的統治大大地加強吧!”
王說:“你們是曾經輔佐過文王的老臣,你們能夠很好地省察一下遙遠的過去嗎?你們知道文王是如何的勤勞嗎?上帝把取得成功的辦法秘密地告訴我們,我不敢不盡一切努力來快速完成文王所力圖成就的事業(yè)。所以,我就用這番偉大的道理,教育勸導你們各位諸侯國君,上帝那些誠懇的表示贊助的言辭,說明上帝將要成就我們的臣民,我為什么不去繼承文王的事業(yè),而去爭取最后的勝利呢?”
“上帝也因此經常辛勞地向我們發(fā)出命令,好像要去掉自己身上疾病那樣迫切,我怎敢不去努力地完成文王從上帝那里所接受的神圣的事業(yè)呢?”
【原文】
王曰:“若昔朕其逝[402],朕言艱日思[403]。若考作室,既厎[404]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構[405]?厥父菑[406],厥子乃弗肯播[407],矧肯獲?厥考翼其肯[408]曰:予有后弗棄基?肆予曷敢不越卬敉寧王大命[409]?若兄考[410],乃有友[411]伐厥子,民養(yǎng)[412]其勸弗救?”王曰:“嗚呼!肆[413]哉,爾庶邦君越爾御事。爽邦由哲[414],亦惟十人迪知[415]上帝命越天棐忱[416],爾時罔敢易法[417]!矧今天降戾[418]于周邦?惟大艱人誕鄰胥伐于厥室[419],爾亦不知天命不易?”
【注釋】
[402]若昔:從前。其:將要,逝:往。
[403]艱日思:艱難的日子的想法。
[404]厎:定。
[405]堂:基,這里作動詞用,打基礎。矧(shěn):何況,下文“矧肯獲”中的“矧”也是這個意思。構:構筑,蓋房子。
[406]菑(zī):新開墾土地。
[407]播:播種。
[408]考翼:考慮。其:豈,難道,通常用在反問句的開頭。
[409]越卬:在我自己。越,在。敉(mǐ):結束,完成。
[410]考:終,死。
[411]友:群,成群。
[412]民養(yǎng):就是人民之長,指諸侯和官員。民,人。養(yǎng),長。
[413]肆:努力,盡力。
[414]爽:明,圣明。哲:哲人。
[415]迪:啟迪,引導。
[416]越:和,與。棐忱:輔助誠信的人。
[417]時:代詞,是,這。易:更改。法,天意或者是天命。
[418]戾:定,指定命。
[419]大艱人:大發(fā)難的人,指三監(jiān)和武庚。誕:通“延”,引誘、勾結。鄰:鄰國。胥:相。
【譯文】
王說:“在過去,我曾經跟隨武王到東方討伐殷國,所以我想說些艱難日子里的想法。譬如父親要蓋房子,已經確定了房子的蓋法,可是他的兒子卻不肯去奠定房子的地基,何況是蓋房子呢?他的父親把地耕好,他的兒子卻不肯播種,何況是收獲莊稼呢?做父親的是敬重自己的事業(yè)的,他考慮后難道會說‘我的后代,不會毀掉我的事業(yè)’嗎?所以,我怎敢不在我執(zhí)掌大位期間親自去討伐叛亂,完成文王從上帝那里接受的大命呢?又好比當父兄的死了,如果有的鄰國討伐他的子弟,難道那些統治他們的侯王能夠勸阻他們不去救助自己的子弟嗎?”王說:“唉!努力吧,各位諸侯國君以及你們的官吏們。要把國家治理好,就必須依靠圣明的哲人,現在也有十個人引導我們知道天命和天帝輔助誠信的道理,你們不能輕視這些!何況現在天帝已經給周國降下了福祉呢!那些發(fā)動叛亂的人卻勾結殷人來討伐自己的同宗。你們不知道上帝的大命是不能違背的嗎?”
【原文】
“予永念曰:天惟喪殷,若穡夫[420],予曷敢不終朕畝?天亦惟休[421]于前寧人,予曷其極[422]卜?敢弗于從率寧人有指疆土[423]?矧今卜并吉?肆朕誕以爾東征[424]。天命不僭[425],卜陳惟若茲[426]!”
【注釋】
[420]穡(sè)夫:農夫。
[421]休:獎勵,造福。
[422]極:放棄。
[423]于:往,去,到。從:重,再。率:循行,遵行。有指:美好。指,旨,美。
[424]誕:語中助詞。以:率領。
[425]僭:逾越。
[426]陳:示。若:順從。茲:如此,這。
【譯文】
“我常常這樣考慮:天是一定要讓殷徹底滅亡的,好像農夫一樣,我怎么敢不努力完成田畝里的耕作呢?天曾經造福于我們的祖先,我怎么還需要屢次占卜呢?怎么敢不去遵從原來那吉兆而依照祖先的遺規(guī)來保有這疆土呢?更何況我所占卜的都是吉兆呢?因此我要率領你們去東征。天的命令是不會有差錯的,卜兆所表現出來的就是這樣。”
【解析】
公元前1063年,商紂王的兒子武庚串通“三監(jiān)”,聯絡淮夷,起兵叛周。一時間內憂外患,周王朝有臨深淵履薄冰之憂。就在這個時候,周公不避嫌疑,挺身而出,輔佐成王。經過耐心的解釋和說服,終于達到了王室內部的團結,并力排眾議,毅然出兵東征,這在周初是一件大事。《大誥》就是周公所做的戰(zhàn)前動員,周公的談話有兩個主要內容。
《大誥》首先分析當時國家所面臨的困難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困難有兩個方面:一是武王之死以及王室內部的猜忌,二是武庚等發(fā)動叛亂,圖謀復辟,二者交織在一起,使得當時周朝所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針對這種情況,周公主張武力解決,并通過占卜肯定了這個主張。其次對反對武力平叛的諸侯臣下進行說服教育,這是動員所要達到的主要目的,因此所占的篇幅更大。
對于武力平叛,周的統治集團內部的反對意見非常多,可以說是占了上風。理由主要有兩條,一是當時民心動搖,局勢混亂,平叛的困難太大。二是叛亂分子中有些是王室內部的人,甚至是長輩,不應該討伐他們,因此勸說周公不顧占卜的結果,取消東征。為了說服反對派,爭取諸侯國的支持,周公從不同角度反復論證了武力鎮(zhèn)壓的必要性。針對反對派所謂的困難太大,周公指出武力平叛是必要的,為了完成文王留下的未竟的事業(yè),便不能被困難嚇倒,也不能過多考慮自身的安危,這是用使命感來激勵反對派。接著周公又動情地指出群臣都是文王的舊臣,應當知道文王的勤勞,言下之意是既然是臣子,那就應該傾盡全力去完成文王的未竟事業(yè)。
他還強調這次占卜所使用的是文王所遺留下來的大寶龜,而且占得吉兆,暗示東征一定會像當年武王伐紂一樣取得巨大勝利。談話還兩次用種莊稼作比喻,說明后人應當繼承前人的遺業(yè)和除惡務盡的重要性,說理形象生動。文章中有不少比喻都很質樸,也有很強的說服力:“予惟小子,若涉淵水,予惟往求朕攸濟。若兄考,乃有友伐厥子,民養(yǎng)其勸弗救?”以涉深水為喻,以父子親情為喻,生動親切,質樸動人,代表了早期先秦散文的藝術成就。作者感情誠摯、深厚,從字里行間可以體會出周公的滿腔赤誠。
上一篇:尚書《大禹謨第三》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尚書《太甲上第五》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