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孝行章第十
【原文】
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1],養(yǎng)則致其樂[2],病則致其憂[3],喪則致其哀[4],祭則致其嚴[5],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譯文】
孔子說:“孝子奉事雙親,日常家居,要充分地表達出對父母的恭敬;供奉飲食,要充分地表達出照顧父母的快樂;父母生病時,要充分地表達出對父母健康的憂慮關切;父母去世時,要充分地表達出悲傷哀痛;祭祀的時候,要充分地表達出敬仰肅穆,這五個方面都能做齊全了,才算是能奉事雙親,盡孝道。
【注釋】
[1]居則致其敬:居,日常家居。致,竭盡。
[2]養(yǎng)則致其樂:養(yǎng),奉養(yǎng),贍養(yǎng)。樂,歡樂。
[3]致其憂:充分地表現(xiàn)出憂傷焦慮的心情。
[4]喪則致其哀:若親喪亡,則盡誠盡禮,終其哀情。
[5]祭則致其嚴:祭,指用儀式來對死者表示悼念或敬意。嚴,端莊嚴肅,如齋戒沐浴、守夜不睡等。
【解析】
這幾句話介紹了構成孝的五個方面。但是無論怎么說,孝心必須是誠心誠意的,然而形式的作用也不可小覷。這道理就如同“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樣的明了。
典例闡幽
關愛父母從腳開始
印小天出生在遼寧沈陽,從小跟著父母在部隊大院長大。在圈內,提起印小天的孝順,朋友們都贊不絕口,他除了每天要給父母打上兩三個電話外,在生活細節(jié)上,更是對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
小時候,印小天在沈陽的藝校學跳舞,父親騎著自行車馱著他去學校。從家到藝校,騎車需要四十多分鐘,多年過去了,印小天笑說自己的跳舞本領,要歸功于父親,“是他一腳一腳踩出來的”。坐在單車后座上的印小天,其實并不情愿地在三九寒天跑去藝校,有時還耍脾氣,這時父親就要他數(shù)數(shù),數(shù)他們超過了多少人。
也許后來長大了,印小天才明白父母的用心。他很感激父親那種特殊的教育方法,同時深深地感激父親曾經踏過自行車的雙腳。他說,關愛父母要從點滴開始,從腳開始。印小天經常給父母買鞋,而且都是那種特別養(yǎng)腳的鞋。
母親在部隊的時候很少穿過高跟鞋,轉到機關工作以后,經常要穿著高跟鞋皮鞋上班,有些不習慣,腳也很難受。這些印小天都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里。那段時間,他就跑到各個百貨商場和鞋店,專門就盯著賣鞋的樓層,在里面挑來挑去,他要給母親找一雙最養(yǎng)腳的鞋。幾經努力,沈陽的各大商場都被他跑遍了,看過的鞋也不計其數(shù)。最終,當他提著一雙上好的保養(yǎng)鞋送給母親時,他感到的是無比的放松與幸福。雖然那時剛拍戲的他收入并不高,但印小天為了母親走路舒服,買了那雙高價鞋。
有段時間,印小天去了南非,他一聽說該地的涼鞋很出名,就直奔涼鞋市場。他給父親選了一雙做工精美,穿著舒服的涼鞋,他說:“賣雙鞋送給爸爸,比送黃金鉆石要貼心。”
多年來,印小天給父母買過很多雙鞋,他說父母年紀大了,走路要舒服。有些穿過的鞋,父母至今還舍不得扔,他們說那都凝聚著兒子的一片孝心。也許,一雙鞋并不代表什么,難得的是能夠從這樣細小的點滴開始,如此的關愛父母。作為兒子,印小天的孝順可見一斑。
印小天說,父母再過段時間就要退休了,他要把他們接到北京來。這樣自己就可以更好地照顧他們了,印小天認為自己跟父母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
帶著病父求學
張九精,出生在河南農村一個貧困家庭,后隨父母到遼寧葫蘆島謀生。一家生活來源全靠父母拾廢品。
盡管從小生活貧苦,但張九精在老師、同學眼中卻一直是個樂呵呵的男孩。誰想在他初三開學的第一天,母親被火車軋死。張九精頓時覺得天都要塌了,在他心目中,“媽媽是我最佩服的人,從她身上我學會了堅強!”
母親的堅強深深留在他童年的記憶里。2002年9月張九精揣著全家僅有的3000元錢來到海南師范學院政法系學習。他還沒從進入“象牙塔”中的喜悅回過神來,父親張玉美又患了糖尿病。由于并發(fā)癥,張九精給父親打電話,任憑他怎樣大聲喊,父親就是聽不見。于是他想:我無論如何要把父親接過來,至少在身體上能夠照顧他,使他在感情上也不再那么孤單。
2003年8月,張九精拿到暑假做家教掙來的2000元后,便以每月60元的租金在校外租了間房,把父親接到了海口。
當看到兒子靠勤工儉學的微薄收入來維持學習和生活時,父親張玉美到海口第七天就決定去拾廢品貼補家用。剛開始,他很擔心這樣會給兒子丟臉,最初收破爛是偷偷摸摸的,因為租的房子就在海師旁邊,生怕被兒子的同學看見,所以晚上才出來撿。
張九精察覺到爸爸的顧慮后,于是勸爸爸:“咱們用雙手靠勞動掙錢,有什么丟人的!”一有空他就和爸爸一起撿廢品。在撿廢品的路上,張九精遇上老師、同學也不躲避,還熱情地打招呼,父親彎不下腰時他就幫著撿。
平時一下課,他就到父親租住的小屋中洗衣做飯,天氣冷了,他就把學校發(fā)的被子讓給父親用。聽說苦丁茶對治糖尿病有好處,他就經常給父親沏苦丁茶。在兒子的悉心照料下,父親的身體逐漸有了好轉。
帶著爸爸上大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患病,父親不能干重活,每天收廢品賣的錢基本夠自己吃飯,但每個月至少要花60元的藥費。生活重壓下,張九精勤工儉學一份接著一份做:家教、電器促銷員、床上用品促銷員、建筑防水工程小工,生活也比以前更加節(jié)儉,中午只花一塊錢吃碗面。
同學們知道張九精的困難后,都主動在宿舍樓里幫他收廢品。全班50多位同學,每個宿舍,都開始收自己平時隨手丟掉的廢品,如礦泉水瓶、舊書報等。通過這樣的形式,班里同學幫他收集廢品賣了200元。
可同學們萬萬沒想到,張九精卻把這200元打到了班會費里。
同學趙瑞強記得,大一時他和張九精一起去找家教。兩人在市區(qū)最熱鬧的天橋上舉著牌子,從早上八點半一直站到中午一點,最后只談成了一份家教工作。張九精毫不猶豫地把機會讓給了他,說:“你來做吧,因為你家里比我家里困難。”
更有一次,張九精把自己近一個月的生活費給拿去“玩”了。那是班里組織去三亞旅游,由張九精負責聯(lián)系旅行社,出發(fā)前一天旅行社突然變卦,要加200元才能帶團出發(fā)。為了不掃同學的興,張九精悄悄從生活費中拿了200元墊進去。
張九精的這些做法一些同學很不理解:他為何如此“大方”?
因為他忘不了小學四年級時,一場大火燒掉了他們租來的房子,這時當?shù)氐V區(qū)的叔叔阿姨伸出了友愛之手,幫助他家渡過了難關;忘不了媽媽去世時,他長時間不能走出喪母的悲痛,就在自己準備放棄學業(yè)時是常文蘭老師給予了他母親般的溫暖,讓他與自己的兒子同桌,經常給他帶好吃的;忘不了大一時腎結石發(fā)作,室友們在半夜全部出動背著他找醫(yī)院;也忘不了那位賣面的阿姨,給他一塊錢的面里偷偷加量,再加放一些肉。
那些曾經給過他幫助的人們,張九精一一銘記在心。他說:“我也許永遠不能給予同等的回報,但會時刻懷揣一顆感恩的心,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身邊需要的人。”
幾乎每一頓飯都靠自己掙來的張九精,卻從來沒有抱怨過父母把自己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給大家的印象永遠是爽朗、自信。“我之所以能夠較容易找到勤工儉學崗位,主要是由于自信。自信又是緣于親身實踐和對自身能力的了解。”張九精如是說。
四年來,張九精的學習成績一直在全班名列前茅,并多次獲國家獎學金、省“優(yōu)秀大學生獎學金”。從大二開始,他先后擔任生活委員、班長、院系黨支部副書記,校團委干部。繁忙的社會工作使他勤工儉學時間大大減少,但他始終沒有放棄為同學們服務的責任。
2005年海南師范學院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欠費風波”。在校生僅這一年時間就欠下學校1700多萬元,其中惡意欠費占大部分。于是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在繳清所欠學費、住宿費后方可辦理注冊手續(xù)。而此刻張九精雖欠學校6000多元學費,學校考慮到他品學兼優(yōu),家里經濟條件又太差,便決定給他資助。面對學校的資助,張九精婉言謝絕了,他第一個向學校申請休學。
“學生欠費太多了,我不想給學校、給系里老師添麻煩。我自己有能力攢足學費再復學。”張九精一臉自信地說。于是他到一家建材公司當了一名臨時雇員。
休學期間,面對海師龐大的貧困生群體,張九精草擬了《關于做好貧困生幫扶工作的幾點建議》,并于4月11日交到校領導手中,系統(tǒng)地向學校提出建立解決貧困生問題的長效機制,比如統(tǒng)一回收隨處可見的礦泉水空瓶、發(fā)動畢業(yè)生捐出廢舊書籍、辦公部門統(tǒng)一回收廢舊報紙雜志,將所得用于幫助貧困生等等。
后來張九精在學校“愛心助學基金”幫助下,學費有了著落,又重新回到了學校。
【原文】
“事親者,居上不驕[1],為下不亂[2],在丑不爭[3]。
【譯文】
“奉事雙親,身居高位,不驕傲恣肆;為人臣下,不犯上作亂;地位卑賤,不相互爭斗。
【注釋】
[1]居上:身處高位。
[2]不亂:恭謹奉上,合乎禮法。
[3]在丑:指處于低賤地位的人。丑,眾,卑賤之人。
【解析】
兒女永遠都是父母在這個世界上最為關心的人,父母的喜怒哀樂大半與兒女有關。因此,為人子女者應當懂得如何才能讓父母安心。而不讓父母為自己擔心,就要求我們做人要正直,少犯錯誤。沒有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但是前提卻是他們能夠平安、快樂。管好自己,讓父母少操心就是孝敬父母的最好方式之一。
典例闡幽
孝女救父
緹縈(女),西漢山東人,上面有四個姐姐。父親淳于意棄官從醫(yī),由于他精通醫(yī)術,因此幾乎沒有他治不好的病。有一次,面對一位病入膏肓的貴婦雖自知無力回天,為了滿足貴婦家人的希望,他只好象征性地給她服了幾付草藥。不久,貴婦逝世。這時,貴婦的家人卻一口咬定是淳于意開錯了藥方所致,因此他被判罪,即將受肉刑。那時的肉刑有三種:臉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當過官的淳于意按規(guī)定要被押到都城長安去受刑。淳于意離家那天,感慨自己沒有兒子,所以遇到了困難,女兒們幫不上忙。緹縈聽了,暗下決心,一定要救出父親,于是決定陪父親上長安,替父申冤,歷盡艱辛,緹縈終于到了長安。她聽說漢文帝曾下旨準許百姓直接向他申訴冤情,因此請人寫了奏章,向文帝陳述了父親的冤情:“我叫緹縈,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小女兒。我父親做官的時候,齊地的人都說他是個清官,現(xiàn)在他受冤枉要被判處肉刑。肉刑太殘酷了,我不但為父親難過,也為所有受肉刑的人傷心。刑罰的目的是為了讓犯人能夠改過自新,一個人受了肉刑以后,失去的肢體不能復生,即使悔過自新也無濟于事。所以我情愿給官府收為奴婢,替父親贖罪,好讓他有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漢文帝讀完奏章后,對緹縈深表同情,又召集了一些近臣,針對肉刑的不合理提出了新的處罰方案。就這樣,文帝廢除了不合理的肉刑,改為打板子了。
緹縈的孝心孝行,不但成功地拯救了父親,而且使統(tǒng)治者下令廢除了殘忍的肉刑,使無數(shù)人免于肉刑之身心劇痛。孝的精神力量是偉大的,大到可以改寫歷史。
將父母的教誨扛在肩上
呂繼宏是著名軍旅歌唱家,他的名字紅遍大江南北,他的歌聲嘹亮動聽,深受老百姓和軍人喜愛。但是出了名的呂繼宏從沒拿自己當明星看,他依舊抱著平凡人的心態(tài),過著平凡人的生活。接觸過他的人都認為:呂繼宏身上絲毫沒有一點的“明星味”。而呂繼宏之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他始終將父母的教誨扛在了肩上。父母教他的“不可以”三個字,常常使他心存敬畏。
《孟子·萬章》里說道:“孝子之至,莫大于尊親”,呂繼宏一直都沒違背父母的教誨,時常用“不可以”三個字約束自己。小時候起,父母就教育小繼宏不可以隨便占有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白拿別人的東西,不可以沒有禮貌,不可以不務正業(yè),吃飯時不可以在大人面前先動筷子……父母嚴格的家教給呂繼宏列出了很多的“不可以”,從那時起,他就懂得那些事情是該做的,那些事情是不該做的,在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他始終恪守父母的教誨,從沒違背過。
呂繼宏腦中經常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成名后怎么保持普通人的心態(tài)?”“事業(yè)上取得成績了,怎么約束自己?”呂繼宏這時就會用“不可以”三個字來拒絕一些所謂的名利,在取得鮮花與掌聲之后,他總是靜下心來思考,始終保持一種清醒。不是自己的堅決不要,不可以讓自己在原則的邊緣徘徊,不可以接受一些虛華的表象與浮夸……呂繼宏說每當有誘惑在眼前晃動的時候,他都會想起父母的教誨,告誡自己“不可以”。他說這么多年以來,自己始終將父母的教誨扛在肩上,印在心中。可以說,“不可以”仨字已經成為了呂繼宏的座右銘。
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的呂繼宏,連續(xù)十幾年登上央視春晚,母親以在除夕夜聽到兒子的歌聲為自豪。1993年父親患病去世后,呂繼宏全心照顧母親。他坦言自己在春節(jié)期間是最忙的,不能跟母親團聚在一起,但即使是在海外慰問演出,他都要打電話給母親報平安問好。
作為軍人的呂繼宏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而他也將父母的教誨當做命令一樣,始終堅貞不渝地恪守,這也映襯出他那顆純潔的孝心。
撿垃圾的老頭和發(fā)廊女
近來街邊那家“夜來香”發(fā)廊又開張了。不過換了個主兒,是一個俏麗清純、楚楚動人的鄉(xiāng)下妹,叫劉曉翠。發(fā)廊的名字改成了“清純妹”。
不過,“清純妹”發(fā)廊左鄰右舍的人,甚至過路的人,都鄙夷不屑地說:“什么清純妹,還不是拉客賣那肉體的!”原來,此房原來叫“夜來香”的那個人主人是個妖艷女人,性格十分放蕩。后來,此妖艷女被公安局收進去了,空下的房子就被這個叫劉曉翠的女孩租來又開發(fā)廊了。這怎不叫人猜疑,再說現(xiàn)在許多女人開的發(fā)廊都名聲不好。
說來也怪,愛情這東西就是說不清也道不明。自來水廠章華的兒子章飛竟然就對此劉曉翠一見鐘情。照說,章飛長得濃眉大眼、英俊瀟灑,一個月工資八九百,要人品有人品,要條件有條件,啥俏麗女孩找不到,他卻偏偏愛上了一個如今名聲不太好的發(fā)廊女孩。
章華對兒子章飛說也說過:“嗯,你怎么這么沒腦子,去愛一個發(fā)廊女,你不怕染病!”章飛卻暴喝一聲:“您不懂愛情!”章華對兒子打也打過,邊打邊罵:“我打死你這個王八羔子!”可章飛還是往發(fā)廊跑,甚至上班時間聽人說有吊兒蕩當?shù)娜巳ァ扒寮兠谩卑l(fā)廊,他也跑去照看著,怕劉曉翠受引誘與別人發(fā)生不正當?shù)年P系,坐在那兒他就機警地狠狠地盯著人家。甚至他都與別人發(fā)生了沖突,劉曉翠卻不領情,說:“關您什么事,管得寬!”章飛一時氣走了,劉曉翠便嚶嚶地哭。可一會兒章飛又去了“清純妹”發(fā)廊,劉曉翠又冷臉相對,他還能默默地坐下去。
這幾日竟然出了個奇事,一個老頭竟然背著被絮床單之類床上用品,在“清純妹”門口外的左邊大石條上鋪開,就這樣露宿街頭了。這老頭還不時轉到“清純妹”發(fā)廊門口去張望。四周的人都暗暗罵道:“這個老不正經的東西,也想老牛吃嫩草!”還有人嘆道:“這世道咋說呀!”不斷地搖頭慨嘆。
有一天,章飛終于與老頭發(fā)生了沖突,章飛大罵:“您這個老不要臉的,您朝里面張望什么!”老頭竟然從石條下抽出一條鐵鏟,要砸章飛,吼叫著讓他今后再別進發(fā)廊去。章飛撿了一塊磚塊,差點真的和老頭打起來。幸虧,章華及時趕到,才算把章飛強行拉走。這下議論紛紛了,都說章飛這伢子中了愛情的毒,竟然和一個破老頭子爭風吃醋。可章飛還往發(fā)廊里照去不誤。他的父母都無奈地嘆息,直搖頭說就沒當生養(yǎng)這個孩子。
說來這老頭子也是“癮”蠻大的。天氣漸漸變冷了,冬天已來臨,行人都凍得臉發(fā)紅。這老頭子竟然也不卷起被蓋去找一個暖和的地方。還是露天坐著。冷風陣陣吹來,他都凍得臉發(fā)紫了,他還是坐在那兒。有人笑話他,比守在邊疆風雪中的戰(zhàn)士還堅強。一日下起了雨,風雨交加中,老頭凍得瑟瑟發(fā)抖,牙齒打咯咯,他也不走。這下人們又搖頭嘆息且憐憫了,這死老頭子是何苦呢,為了那一會兒的快活,連老命都不要了,在這里受凍。
不久,又傳言深更半夜,劉曉翠竟拉老頭子進去吃肉燉藕。還有一晚,路上幾乎沒有行人時,外面冷風冷雨的,劉曉翠竟然把他往發(fā)廊中拉。一些好事的人便議論開了。難道這老頭與這鄉(xiāng)下女玩出感情來了不成?也說不定吧,老頭老練,知寒知暖,打動了她的芳心。
這下受不了的是章飛了,他瘋了似的在發(fā)廊門口大罵老頭不要臉,還揪著老頭要打。
這時,臉早已漲得通紅的劉曉翠打了章飛一耳光,一語驚人地說:“要您扯屁蛋,他是我爸!”
章飛一時愣住了,醒悟過來時,不禁發(fā)笑,捂著被打得發(fā)熱的臉開心地憨笑了。
撿垃圾的老頭竟然是劉曉翠的爸爸。這下四下嘩然了。很快人們弄清真相了。原來,劉曉翠原本和爸爸劉福貴在鄉(xiāng)下種田。劉曉翠平素有剃頭的手藝,在鄉(xiāng)下替幾個村的人理發(fā),剃頭的手藝堪稱一絕,無人不一坐在椅子就閉上眼睛,滿臉愜意地細細享受那種舒坦,人們都說她要進城理發(fā),肯定發(fā)了。后來,她想到城里來見見世面,也好多賺點錢,便來開發(fā)廊。其實他爸爸早聽說城里一些發(fā)廊妹名聲不好,便一直阻攔她進城。可劉曉翠是個倔妹子,要做的事誰也攔不住,她才不管流言蜚語呢。他爸爸無奈,但愛女心切,偏要示范給女兒看,進城也可以,但不可以墮落,撿垃圾一樣可以生活。但他堅決不準她喊自己爸,開發(fā)廊實在丟人現(xiàn)眼啦。因此他也不肯進發(fā)廊。父女倆一直較著勁兒哩。這下人們恍然大悟了,原來冷風冷雨的,他也不走,是怕女兒一失足成千古恨呀!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原來,晚上深更半夜劉曉翠拉老頭進屋,是擔心自己的爸爸。人們感慨萬千地說:“父女情深啦,都是發(fā)廊的惡名惹的禍。”
很快,劉曉翠與章華的兒子章飛結婚了。據(jù)說先前撿垃圾的老頭劉福貴婚前認這個女婿,笑呵呵地說:“女兒,那天我故意假裝要用鐵鏟砸他,試試他,嚇嚇他,他還是不怕死要來,他對你是真心的,人又憨實,他做你丈夫可得!”
【原文】
“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1],在丑而爭則兵[2],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3],猶為不孝也。”
【譯文】
“身居高位而驕傲恣肆,就會滅亡;為人臣下而犯上作亂,就會受到刑戮;地位卑賤而爭斗不休,就會動用兵器,相互殘殺。如果這三種行為不能去除,雖然天天用備有牛、羊、豬三牲的美味佳肴奉養(yǎng)雙親,那也不能算是行孝啊!”
【注釋】
[1]刑:遭受刑罰。
[2]兵:遭到兵刃兇器加身。
[3]三牲之養(yǎng):即用佳餐美味奉養(yǎng)父母。三牲,指牛、羊、豬。
【解析】
居上驕、為下亂、在丑爭,這是孔子指出的大逆不孝的表現(xiàn)。而順著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去做,就是最完全的孝子。如果你逆道而上,自然會受到社會法律的制裁和處罰。這個道理,很顯然地分出兩條道路,就是說:前一條道路,是正大光明的道路,可以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后一條道路,是崎嶇險境,艱難險阻,萬萬走不得的。
典例闡幽
不孝兒媳遭天譴
清代嘉慶二十三年,江蘇省無錫縣北鄉(xiāng)曹溪里,有王姓的兒媳,是一個潑辣兇悍的逆婦,平日懶于操作家事,一切煮飯洗衣,乃至打掃等雜務,都要老態(tài)龍鐘的婆婆動手。可是婆婆年老力衰,對于家事的操作,當然不能做得理想,或是房屋打掃得不夠整潔,或是菜肴烹調得不夠味兒,因此時常遭受逆媳的惡言咒罵。那逆媳的丈夫,亦即婆婆的兒子,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坐視妻子忤逆自己的母親,不敢加以勸導,更談不上管教。鄰居的人,有時看不順眼,偶爾從旁勸解,總無法遏制逆媳的惡性,至于婆婆本人,為了愛護孫兒,竟甘受逆媳的淩辱,逆來順受,日子一久,逆媳益發(fā)肆無忌憚。
有一天,婆婆帶著孫兒玩,不知怎的,孫兒跌了一跤,跌破了頭。逆媳認為是婆婆太不小心,以致跌傷了自己的兒子,竟對婆婆破口大罵。正在咒罵得兇狠,使婆婆痛心萬分的時候,忽然烏云四布,大雨傾盆,不一會兒,房屋內外,都積滿了水,逆媳兩腳踏在泥地上,因泥地被洪水沖得很松,逆媳竟陷入泥土中,越陷越深,她不禁驚慌起來,急忙大呼:“婆婆救我!婆婆救我!”婆婆看到媳婦陷入危急狀態(tài)中,雖已忘了平日的怨恨,很想救她,但在狂風暴雨中,束手無策,逆媳身體的大部分,都已陷入地下深泥中了,放聲痛哭起來,可是哭也無用,不到一小時,全身滅入地中。
狂風暴雨過后,鄰居們把逆媳從泥地中挖掘起來,已經窒息斃命。這樣的慘死,好象是被活埋一樣,遠近的人,看到逆媳死得如此的奇,都說顯然是忤逆的現(xiàn)身惡報。當時有人作了一首詩說:“大地難容忤逆人,一朝地滅盡傳聞。婆婆叫盡終無用,何不平日讓幾分!”
孝心是一條流淌的河流
電視屏幕上的王姬楚楚動人,綽約風情。公眾眼里的王姬,是一位有著傳奇經歷的女人。大家為她精湛獨到的演技而佩服得五體投地,為她心酸偉大的母愛而心生感動。被無數(shù)觀眾崇拜的王姬,她也有自己的偶像,那就是她的母親。
相比較別人而言,王姬更能體會到一個母親的愛。為了給智力有缺陷的兒子治病,她不停地拍戲賺錢,到處尋找良方。作為一個母親,王姬令人肅然起敬。
1988年,王姬赴美留學,身上揣著國家發(fā)的60美金和一條手絹。那條手絹是母親在臨行前給她買的,手絹上印著一休的卡通形象,媽媽希望她像一休一樣勇敢、積極地去面對一切事情。這條手絹一直陪伴著王姬,每當孤獨的時候,她總會掏出來看看,想念大洋彼岸的父母。
在美國留學期間,王姬是靠自己打工掙錢來養(yǎng)活自己,所以生活過得異常艱辛。為了給父母買件像樣的禮物,她向同學借了1200美金后,買下了洗衣機、冰箱、電視機、錄音機。其中兩件送給了自己的父母,另兩件送給了未來的公公婆婆媽。在給母親通電話時,她撒了一個善意的謊言,說買“四大件”的錢是自己打工賺來的。直到現(xiàn)在,那臺老舊的電視機依舊擺在家中,成了母女倆溫馨的回憶。
自從自己當了媽媽以后,王姬更體會到了母親的不易。每天,她都要將母親打扮得漂漂亮亮,她說母親穿得漂亮舒心,生活開心,做兒女的也跟著開心。她經常會給母親買衣服以及小禮物,逗母親開心。
王姬在戲中扮演過母親的角爭,也經常會有哭戲,她說自己演哭戲有一個取之不竭的資源。當時王姬在美國安定下來后,母親放棄國內所有福利也去了美國幫她帶孩子。后來,外婆突然離世時,母親連她最后一面都沒見上。每當想起這件事的時候,王姬總是很傷心,也明白自己要盡可能多地陪在母親身邊。
受母親的影響,王姬對孝的理解很深刻,這種源自長輩孝的教導,在王姬這里得到了很好的傳承,而她的言行又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如果說孝心是一條永久流淌的河流,那么王姬對父母的愛就是河面泛起的浪花,從母親那里順流而下,又從自己這里順流而去,最終停靠在兒女的港灣,美麗而又飄遠。
天底下最偉大的父親
從記事起,布魯斯就知道自己的父親與眾不同。父親的右腿比左腿短,走路總是一拐一拐的,不能像其他小朋友的父親那樣,把兒子頂在頭上嬉戲奔跑。父親不上班,每天在家里的打字機上敲呀敲,一切都顯得平淡無奇。布魯斯很困惑,母親怎么愿意嫁給這樣的男人并和他很恩愛呢?母親是個律師,有著體面的工作,長得也很好看。
小的時候,布魯斯倒不覺得有個瘸腿的父親有何不妥。但自從上學見了許多同學的父親后,他開始覺得父親有點窩囊了。他的幾個好朋友的父親都非常魁梧健壯,平日里忙于工作,節(jié)假日則常陪兒子們打棒球和橄欖球。反觀自己的父親,不但是個殘疾人,沒有正經的工作,有時還要對布魯斯來一頓苦口婆心的“教導”。
像許多少年人一樣,布魯斯喜歡打橄欖球,并因此和幾位外校的橄欖球愛好者組成了一個隊伍,每個周日都聚在一起玩。那個周日,和往常一樣,布魯斯和幾個隊友正歡快地玩著,突然來了一群打扮怪異的同齡人,要求和布魯斯他們來一場比賽,誰贏誰就繼續(xù)占用場地。這是哪門子道理?這個球場是街區(qū)的公共設施,當然是誰先來誰用。布魯斯和同伴們正要拒絕,但見其中兩個將頭發(fā)染成五顏六色的少年面露兇光,擺出一副不比賽你們也甭玩的樣子。布魯斯和同伴們平時雖然也愛熱鬧,有時甚至也跟人家吵吵架,但從不打架。看到來者不善,他們勉強點頭同意了。
比賽結果,布魯斯他們贏了。可惡的是,對方居然賴著不走。布魯斯和同伴們惱火了,和一個自稱頭兒的人吵了起來。吵著吵著,對方竟然動手打人。一股抑制不住的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fā)了,布魯斯和同伴們決定以牙還牙。
爭斗中,不知誰用刀子把對方一個人給扎了,正扎在小腿上,鮮血淋淋,刀子被扔在地上。其他同伴見勢不妙,一個個都跑了,就剩下布魯斯還在與對方廝打,結果被聞訊而來的警察抓個正著,于是布魯斯成了傷人的第一嫌疑犯。
很快,躲在附近的布魯斯的幾個同伴也相繼被找來了,他們沒有一個承認自己動了手。事情也幾乎有了定論,傷人的就是布魯斯。雖然對方傷勢不重,但一定要通知家長和學校。布魯斯所在的中學以校風嚴謹著稱,對待打架傷人的學生處罰非常嚴厲。布魯斯懊惱不已,恨自己看錯了這些所謂的朋友。然而,布魯斯越是為自己辯解,警察就越懷疑他在撒謊。
一個多小時以后,布魯斯的父母和學校負責人在接到警察的電話通知后陸續(xù)趕來了。第一個到的是父親。布魯斯偷偷抬眼看了看父親,馬上又低下了頭。父親顯得異常平靜,一瘸一拐地走到布魯斯面前,把布魯斯的臉扳正,眼睛緊緊盯著布魯斯,仿佛要看穿他的靈魂。“告訴我,是不是你干的?”布魯斯不敢正視父親灼灼的目光,只是機械地搖了搖頭。
接著校長和督導老師也來了,他們非常客氣地和布魯斯父親握手,并稱他為韋利先生。父親不叫韋利,但韋利這個名字聽上去很熟悉。
布魯斯的父親和校長談了一會兒后,布魯斯聽見父親對警察說:“我養(yǎng)的兒子,我最了解。他會跟父母斗氣,會與同伴吵嘴,但是,拿刀扎人的事他絕對做不出來,我可以以我的人格保證。”校長接口說:“這是著名的專欄作家韋利先生,布魯斯是他的兒子。布魯斯平時在學校一向表現(xiàn)良好,我希望警察先生慎重調查這件事。有必要的話,請你們?yōu)檫@把刀做指紋鑒定。”
父親和校長的那番話起了作用。當警察對布魯斯和同伴們宣布要做指紋鑒定時,其中一個叫洛南的終于站出來承認是自己干的。那一刻,布魯斯抑制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第一次撲在父親懷里,大哭起來。此刻的他,覺得父親是如此的偉岸。哭過之后,母親也趕來了。布魯斯迫不及待地問母親:“爸爸真是那位鼎鼎大名的作家韋利嗎?”母親驚愕了一下,說:“你怎么想起這個問題?”布魯斯把剛才聽到的父親與校長的對話告訴了母親。
母親微笑著點了點頭:“這是真的。你爸爸曾是個業(yè)余長跑能手。在你兩歲的時候,你在街上玩耍,一輛剎車失靈的貨車疾馳而來。你被嚇呆了,一動不動。你父親為了救你,右腿被碾在輪下。你父親不讓我透露這些,是怕影響你的成長。也不讓我告訴你他是名作家,是怕你到處炫耀。孩子,你父親是天底下最偉大的父親,我一直都為他感到驕傲。”
布魯斯激動不已,他沒料到,自己引以為恥的父親,曾經被自己冷漠甚至傷害的父親,會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給予自己無比的信任。他知道,從撲到父親懷里大哭那一刻,自己才真正明白父親的偉大。
上一篇:孝經全集《感應章第十六》原文賞析與注解
下一篇:孝經全集《諸侯章第三》原文賞析與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