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璘·禮義廉恥四箴有敘》原文注釋與譯文
予嘗善管子之言曰①:“禮義廉恥,是謂四維②。四維不張,國乃滅亡③。”夫禮不立則亂興,義不殉則悖生④,廉不飭則穢及⑤,恥不遠則辱至。四者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可不畏與?因大書四字于壁,復(fù)為四箴以自警云。
禮箴
天地定位,乃立厥體⑥。萬品流形⑦,雜然終始⑧。三千三百,人道綱紀。如圓有規(guī),如方有矩。出入不由,刺興《相鼠》⑨。物得而敘⑩,嘉會而止(11)。君子之門,敬哉率履(12)。
義箴
萬變之質(zhì)(13),此心之權(quán)(14)。列敵度宜,匪利其眩(15)。議而后動(16),擬而后言(19)。剛以斷之(18),方其外焉(19)。利用惟和(20),乃罔后艱(21)。無適無莫(22),與時周旋。砥焉大道(23),敢不顧瞻。
廉箴
哲人持介(24),乃德之隅(25)。是非克明(26),取舍不渝(27)。萬鐘不足(28),一芥有余(29)。得不我加(30),失靡身累(31)。胡冒貨賄(32),為天下罪。借曰冥頑(33),職性斯戾(34)。不鑒饕餮(35),千載形穢。
恥箴
人有圣賢,亦惟我族。有靦面目(36),乃禽乃犢。惟奮作銳(37),忍辱曷續(xù)。甘下以居(38),聚流于谷(39)。天匪我嗇(40),胡為不淑(41)。棄善若塊(42),護短如玉。百爾君子(43),誰無羞惡。
【注釋】
①管子:管仲。即管敬仲。春秋初期政治家。名夷吾,字仲,潁上(潁水之濱)人。被齊桓公任命為卿,尊稱“仲父”。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言論見于《國語·齊語》。《管子》書中某些篇章存其遺說。
②四維:維,系物的大繩。比喻一切事物賴以固定的東西。語出《管子·牧民》:“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③語出《管子·牧民》。
④殉(xun):謂有所為而作犧牲。悖(bei):逆亂。
⑤飭(chi):飭身,正身,修身。
⑥厥:其。
⑦萬品:萬類,萬物,常指自然界有生命的東西。流形:《易·乾》:“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疏:“言乾能用天地之德,使云氣流行,雨澤施布,故品類之物,流布成形。”高亨注:“流形謂運動其形體。”
⑧雜然:混雜的樣子。
⑨《相鼠》,《詩·國風·鄘風》篇名。詩以鼠起興諷刺當時貴族統(tǒng)治者的貪濁無禮,后因以諷刺無禮。
⑩敘:次序。
(11)嘉會:賓主宴集。
(12)率:遵循。履:踩踏。
(13)質(zhì):性質(zhì),本質(zhì)。
(14)權(quán):秤錘。
(15)眩(xuan):眼花。引申為迷亂、迷惑。
(16)議:商量,討論。
(17)擬:估量,猜測。《易·系辭上》:“擬之而后言,議之而后動,擬議以成其變化。”即行動之前先猜度和討論,亦即謀劃。
(18)剛:果決,果斷。斷:決斷。
(19)方:方正,正直。
(20)利用:物盡其用。《書·大禹謨》:“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和:和順,諧和。
(21)罔:無。
(22)適(di)莫:猶厚薄。《論語·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皇侃《義疏》:“范寧曰:‘適莫,猶厚薄也;比,親也。君子與人,無有偏頗厚薄,唯仁義是親也。’”
(23)砥:磨刀石。
(24)哲人:明達、才智之士。介:耿介。
(25)隅:方正。
(26)克:能。
(27)渝:改變,違背。
(28)萬鐘:鐘,古量名。萬鐘,指大量的糧食,也指優(yōu)厚的俸祿。
(29)芥(jie):小草。
(30)加:增加。
(31)靡:無。
(32)冒:貪污。《左傳·文公十八年》:“貪于飲食,冒于貨賄。”貨賄:財帛。
(33)冥頑:愚鈍無知。
(34)職性:本性。戾:乖張,暴戾。
(35)饕(tao)餮(tie):傳說中的一種貪食的惡獸。
(37)靦(tian):慚愧貌。
(37)惟奮作銳:奮發(fā)圖強。
(38)甘下以居:甘居下流。
(39)谷:山谷。
(40)匪:通“非”。嗇:吝嗇。
(41)淑:善。
(42)塊:土塊。
(43)百爾君子:眾位君子。
【譯文】
我曾經(jīng)認為管仲的話說得好:“禮義廉恥,是維持國家的四項基本原則。這四項基本原則不搞好,國家就會滅亡。”禮不建立起來,就會產(chǎn)生動亂,不為義而犧牲就會產(chǎn)生悖禮的事,廉不修就會污濁,恥不遠離就會受到侮辱。這四樣有一樣沒搞好,不一定不滅亡。可不可怕么?于是寫這四個大字在墻上,又寫了四箴來警惕自己。
禮箴
天地固定了自己的位置,才形成它們的形體。萬物都在運動其形體,混雜著有的終結(jié),有的開始。關(guān)于人道的原則,威儀三千,禮儀三百。就像畫圓要用圓規(guī),畫方要用曲尺一樣。如果行動不遵循這些,就會受到諷刺,如《相鼠》一詩一樣。只有這樣,各種事物才有次序,賓主宴請才有一定的規(guī)矩。那些君子的家庭,都恭恭敬敬地按禮辦事。
義箴
各種事物發(fā)生千變?nèi)f化,都靠心來衡量,度量各種敵人,不是喜歡它一時的迷惑。商量后行動,謀慮后說話。果斷地進行決斷,外表要方正。物盡其用,關(guān)系和順,才沒有以后的艱難。無厚無薄,與時人交際。像磨刀石一樣平坦的大道,怎敢不去走。
廉箴
明達、才智之士保持耿介的品質(zhì),是道德的方正、正直。能明辨是非,取舍之間,不改變這種操守。即使有萬鐘糧食,自己也不感到滿足;縱然有一根草那樣微薄財產(chǎn),也感到富富有余。得到什么,也不感到對我有什么增加;失去什么,也感到對自己沒有什么害處。何必貪污財物,成為天下的罪人?那些愚鈍無知的人,本性就是乖張的人。難道不借鑒那貪得無厭的饕餮,他們千載之后,仍是污濁的形象嗎?
恥箴
人中間有圣賢,也是我們同類的人。可是有人卻面有愧色,他們是禽獸一類的人。應(yīng)該發(fā)憤圖強,不要繼續(xù)忍受侮辱。甘居下流,就像水聚集在山谷一樣。上天對我并不吝嗇,何必干不善的事呢?拋棄善行就像拋棄土塊一樣,護短就像珍惜美玉一樣。眾位君子,誰沒有羞恥憎惡之心?
上一篇:《孫承恩·示二子十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劉熙載·箴言四首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