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鼎元·持敬圖自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夫夫也少不自量①,夔卨為徒②。先人教之,誦法程朱③。循分盡性④,匪躐匪拘⑤。從容深造,為君子儒。長遭坎壈⑥,朱馬馳驅。學殖荒陋⑦,浪擲居諸⑧。系心民物⑨,罔顧揶揄⑩。流離顛沛(11),謬學著書。兢兢寡過(12),惴惴昏愚(13)。立誠持敬(14),寢食與俱。試思天地之廣大,載籍之紛如(15),至道之弘遠(16),圣學之菑畬(17),雖假汝彭聃之歲(18),尚孳矻不見其有余(19)。何半生碌碌至此,始愧汗于勤劬(20)。雖然猶未也,古人寸陰是惜,既耄老而好學不渝(21)。尚及今夙夜黽勉(22),庶幾乎不自暴棄(23),以明善而復初。
【注釋】
①夫夫:猶言這個男子。
②夔(kui):人名,古代賢臣,堯舜時樂官。《呂氏春秋·察傳》:“昔者舜欲以樂傳教于天下,乃令重黎舉夔于草莽之中而進之,舜以為樂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而天下大服”。卨(xie):商代始祖的名字,通作“契”,亦作“偰”。虞舜之賢臣,舜時助禹治水有功,任為司徒賜姓子氏,封于商。
③程朱:程顥、程頤和朱熹。
④循分:安守本分。盡性: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
⑤匪:通“非”。躐(lie):躐等,不按次序,超越等級。拘:拘束。
⑥坎壈(lan):困頓,不得志。
⑦學殖:指學業的進步。《左傳·昭公十八年》:“夫學,殖也,不學將落,原氏其亡乎?”注:“殖,生長也。言學之進德如農之殖苗,日新日益。”
⑧《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居,諸都是助詞,后用為日月的代稱。又引喻為光陰。
⑨系心:心向。
⑩揶(ye)揄(yu):耍笑,嘲弄。
(11)流離:流轉,離散。顛沛:傾覆,仆倒。《詩·大雅·蕩》:“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傳》:“顛,仆;沛,拔也。”謂連樹根拔起而倒仆。因用以形容人事困頓、社會動亂。
(12)兢兢:小心戒慎貌。《詩·大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13)惴惴:恐懼貌。《詩·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臨于谷。”
(14)立誠持敬:樹立真誠,保持敬肅。《禮記·樂記》:“著誠去偽,禮之經也”(15)載籍:書籍。紛如:多貌。
(16)至道:最好的學說。
(17)菑(zi)畬(she):耕耘。田一歲曰菑,二歲曰新田,三歲曰畬。引申作開荒、耕耘義。
(18)彭聃(dan):彭祖和老聃。彭祖:傳說顓頊帝玄孫陸終氏的第三子,姓篯名鏗,堯封之于彭城,因其道可祖,故謂之彭祖。他在商為守藏史,在周為柱下史,年八百歲。老聃,即老子,也是古代的長壽者。
(19)孳矻(ku):勤勉不怠。
(20)勤劬(qu):勤奮勞苦。
(21)耄(mao)老:高年。《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22)夙夜:朝夕。黽(min)勉:盡力,努力。
(23)庶幾:也許可以。
【譯文】
這個男子從小不自量力,要做古代賢臣夔卨那樣的人。父親教導他,學習、效法二程和朱熹的學說和為人。安守本分,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不要超越等級,也不要過于拘束。從容不迫地深造,做君子儒。長大了遭受坎坷,像牛馬一樣驅走。學業荒廢,虛度光陰。心系人民的事情,不顧嘲弄。流離顛沛,錯學著書。小心謹慎,以減少過錯。小心謹慎,怕自己昏庸、愚蠢。樹立真誠,保持敬肅,寢食之間都不忘。試想天地如此廣大,書籍如此紛多,最好的學說深刻博大。對圣人學問的學習,即使給你彭祖和老子的高壽,還勤勉不怠,也沒有多余的時間。為什么半生這樣庸庸碌碌,才對自己勤奮勞苦不夠而慚愧得流汗。即使這樣還未完結,古人對寸陰都很珍惜,已經到了八、九十歲,還是好學而不變。要趁今天朝夕勉勵,也許可以不自暴自棄,以便做善事而恢復初生的樣子。
上一篇:《吳海·惜陰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吳師道·齋居四箴》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