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上·二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予罷官東陽①,筑室城南,作耘齋、溉堂以為燕居之所②,因作二銘以自警。
耘齋
地不在廣,方寸實同③。惟情為田④,耕獲乃功⑤。昔為校官⑥,耘人之苗。今也退休,自耘其疇⑦。田耘伊何?芟夷蘊崇⑧。稂莠不生⑨,嘉谷乃豐。固我靈根⑩,存我夜氣(11)。太和保和(12),蒸為美瑞(13)。不然戕賊(14),荊棘之地。非天爾殊(15),爾則自棄。銘于座隅(16),庶免蹈之(17)。弗克念茲(18),小人之歸。
溉堂
凡物之生,雨露是資(19)。彼生者天,人則相之(20)。曰歲大旱,一溉何益?溉而不輟,豈不為力。后枯之理,夙夜斯得(21)。伊予早衰(22),外嗇中干(23)。豈無靈液(24),自涸其源。至人葆真(25),吐納為最(26)。譬如植物,雨則茂遂(27)。亦曰天醴(28),飲其醇和(29)。暢乎四肢,唯顏之酡(30)。我銘斯堂(31),訂予之迷(32)。欲成厥功(33),戒之在虧。
【注釋】
①東陽:縣名,屬浙江省。
②燕居:閑居。
③方寸:形容地方小。這里指心。
④情:真情。
⑤功:功效,成就。
⑥校官:學(xué)官。
⑦疇:田地。
⑧芟(shan)夷:除草。蘊崇:積聚,堆積。《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nóng)夫之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杜預(yù)注:“蘊,積也;崇,聚也。”
⑨稂(lang)莠(you):形似禾苗的害草。
⑩靈根:本根,指道德。
(11)夜氣:比喻純潔清明的心境。《孟子·告子上》:“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12)太和: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陸游《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jīng)遍,莫為悲傷損太和。”保和:保持心志和順,身體安適。
(13)蒸:眾。
(14)戕(qian)賊(ze):傷害,殘害。
(15)殊:特殊。
(16)座隅:座位的一角。即指座右。
(17)庶:幸,希冀之詞。
(18)克:能夠。茲:此。
(19)資:憑借。
(20)相:輔助。
(21)夙夜:早夜,朝夕。斯:乃。
(22)伊:語助,用于句首。
(23)外嗇中干:外表瘦弱,內(nèi)里軟弱。
(24)靈液:唾液。
(25)葆真:保全本性。至人:道德修養(yǎng)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26)吐納:中國古代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用深呼吸將肺中的濁氣吐出,再慢慢吸進新鮮的空氣。
(27)遂:成長。茂遂:即茂盛地生長。
(28)天醴(li):天上的酒。
(29)醇和:淳厚溫和。
(30)酡(tuo):飲酒臉紅。
(31)斯:此。
(32)訂:訂正。予:我。
(33)厥:其。
【譯文】
我罷官后在東陽城南蓋房子,修建耘齋、溉堂作為閑居的處所,于是寫二銘來自我警惕。
耘齋
地方不在大,即使像心那樣的方寸之地也與此相同。只有以感情作為田地,耕耘收獲才有功效。過去作學(xué)官,耕耘別人的莊稼。現(xiàn)在退休了,自己耕耘自己的田地。田地耕耘得怎么樣?把草除掉堆積在一起。害草不生,好谷子才能豐收。鞏固我的道德,保存我純潔清明的心境。保持平和的心理狀態(tài),保持心志和順,身體安適,就感覺到一切都是美好、祥瑞的。不然加以敗壞,就變成長滿荊棘的土地。不是老天對你特殊,實際上是你自暴自棄。寫在座位的一角,希望避免走這一條路。不能這樣想,就成了小人了。
溉堂
凡是植物的生長,靠的是雨露。使植物生長的是自然界,人則輔助它。年頭大旱,灌溉一次有什么益處?灌溉不停,豈不要很努力?使植物后枯的道理,朝夕思考就能得到。況我早衰,外表瘦弱,內(nèi)里軟弱。難道沒有唾液?自己使泉源干涸。道德修養(yǎng)達到最高境界的人,保全本性,吐出濁氣,吸進新鮮空氣,搞得最好。譬如植物,下雨就茂盛。也叫做天上的酒,喝的是它的淳厚溫和。暢達四肢,臉色發(fā)紅。我為這個堂寫銘,訂正我的迷惑。要成其功,警戒的是虧缺。
上一篇:《黃仲昭·書室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趙坦·二箴并序》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