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鑒·懲忿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乾稱父也,坤稱母也②,而于我何負耶?民吾同胞,物吾與也③,而于我何侮耶?無端而怨天,無端而尤人,反而求之,吾實不仁。氣之悖也④,色之厲也⑤,言之恚也⑥,手足之肆也⑦,意態(tài)之恣也⑧,皆由于心之戾也⑨。縱能自飾,不形于色,憧憧往來⑩,何時可釋。況乃不知,已出于辭,紛紛辨爭,以是為非。豈不知禍福,而乃悔而不復;豈不知重輕,而乃激而不平。忘其身矣,及其親矣。大圣有言(11),夫何不書之于紳(12)。
【注釋】
①懲忿:克制忿怒。
②乾:天。坤:地。稱:比。《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以天比父,以地比母。
③“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兩句,出自宋張載《西銘》。與:同類。
④悖(bei):逆亂。
⑤厲:嚴厲。
⑥恚:發(fā)怒,怨恨。
⑦肆:放肆。
⑧恣:放縱。
⑨戾(li):乖張。
⑩憧(chong)憧:往來不絕貌。《易·咸》:“憧憧往來,朋從爾思。”
(11)大圣有言:因為“懲忿”出于《易·損》:“君子以懲忿窒欲”,舊傳《周易》是伏羲畫卦,文王作辭,因他們被古人稱為圣人,故說“大圣有言”。
(12)紳:大帶。書紳,把需要牢記的話寫在大帶上。后用來指把重要的訓言記下來,以防遺忘。
【譯文】
天比父親,地比母親,對于我有什么辜負呢?人民是我的同胞,萬物是我的朋友,對于我有什么侮辱呢?無端地怨天尤人,反思自己,我實在不仁。氣的逆亂,臉色的嚴厲,言語的發(fā)怒,手腳的放肆,情態(tài)的放縱,都由于心的乖張。即使能自我掩飾,不表現(xiàn)在臉色上,往來不絕,何時可以消釋?況且竟然不知道,已經說了話。亂紛紛地辯解爭論,把對的當作錯的。難道是不知道禍福,竟后悔而不改變?難道是不知道輕重,竟激動而不平和?忘了自己,以及雙親。圣人有話,為什么不牢記不忘?
上一篇:《貝瓊·思勤齋銘》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尤侗·敬箴》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