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逸箴》原文注釋與譯文
百仞之木①,生本秋毫②。德隳于惰③,名立于勞④。宴安之娛⑤,窮乎一晝⑥。德者名成,億年不朽??韶澐堑溃蓯鄯菚r,沒世無稱⑦,君子恥之。昔在周公⑧,作為《無逸》⑨。大圣猶然,況非其匹⑩。
【注釋】
①仞(ren):古代長度單位,周制為八尺,漢制為七尺,東漢末為五尺六寸。百仞,形容其高。
②秋毫:鳥獸在秋天新生出來的細毛。
③隳(hui):毀壞。
④勞:勤勞。
⑤宴安:逸樂。
⑥窮:盡。
⑦沒世:指死?!墩撜Z·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p>
⑧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稱為周公。曾協助武王滅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攝政。主張明德慎罰。被儒家尊崇為圣人。
⑨《無逸》:《尚書》篇名。周公戒成王勿耽于享樂之辭。
⑩匹:相當,相配。
【譯文】
百丈高的樹木,初生時本來像鳥獸在秋天生出來的細毛那樣小。道德因為懶惰而毀壞,名聲建立在勤奮的基礎上。安逸玩樂,一個白天就結束了。有道德的人名聲成就,一億年也不朽。貪圖的不是道,愛惜的不是時間,以致一輩子沒有名聲,是君子感到羞恥的。從前的周公,還寫了《無逸》。大圣人都這樣,何況是配不上他的人呢!
上一篇:《張以寧·遠齋銘為焦仲和攝守作》原文注釋與譯文
下一篇:《朱彝尊·醧舫箴》原文注釋與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