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國語·王孫圉論國之寶》原文鑒賞
王孫圉聘于晉①,定公饗之②,趙簡子鳴玉以相③,問于王孫圉曰:“楚之白珩猶在乎④?”對曰:“然。”簡子曰:“其為寶也,幾何矣。”
曰::“未嘗為寶。楚之所寶者,曰觀射父⑤,能作訓辭⑥,以行事于諸侯⑦。使無以寡君為口實。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訓典,以敘百物,以朝夕獻善敗于寡君,使寡君無忘先王之業;又能上下說于鬼神,順道其欲惡⑧,使神無有怨痛于楚國。又有藪曰云連徒洲⑨,金木竹箭之所生也⑩。龜、珠、角、齒、皮、革、羽、毛(11),所以備賦,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幣帛,以賓享于諸侯也(12)。若諸侯之好幣具(13),而導之以訓辭,有不虞之備,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諸侯,而國民保焉。此楚國之寶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寶之焉?
“圉聞國之寶六而已:明王圣人能制議百物,以輔相國家,則寶之;玉足以庇蔭嘉谷,使無水旱之災,則寶之;龜足以憲臧否,(14)則寶之;珠足以御火災,則寶之;金足以御兵亂,則寶之;山林藪澤足以備材用,則寶之。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注釋】 ①王孫圉:楚國大夫。 ②定公:晉定公,公元前51 1年——公元前476年在位。 ③趙簡子:趙鞅,晉卿。 ④珩:系在佩玉上的橫玉。 ⑤觀射父(guan yi fu音貫義府):楚國大夫。 ⑥訓辭:外交辭令。 ⑦行事:交往。 ⑧道:通“導”。 ⑨藪(sou音叟):湖澤。云連徒洲,云夢澤。 ⑩金:銅鐵等金屬。箭:箭竹。(11)龜:龜甲,古時用以占卜并記載吉兇征兆。珠:珍珠,相傳可以防御火災。角:獸角,可做弓弩的構件。齒:象牙,可做工藝珍品。皮:獸皮可做墊席,魚皮可做盛武器的囊、鞘。革:犀牛皮,可做甲胄。毛:旄牛尾,用來做旗桿頂端的裝飾品。 (12)賓:招待。享:饋贈。 (13)幣具:禮物。 (14)憲:表明。臧否:吉兇。
【今譯】 王孫圉到晉國訪問,晉定公設宴招待他。趙簡子故意把衣服上的佩玉弄得丁當響,在一旁陪同。他問王孫圉道:“楚國的美玉白珩還在嗎?王孫圉回答說:“還在。”趙簡子說:“它作為寶物,有多少代了?”
王孫圉說:“楚國從來沒有把它當成寶物。楚國所寶貴的,叫做觀射父,他善于外交辭令,讓他到各諸侯國去與之交往,使各國無法拿我們國君作話柄。又有左史倚相,能根據古代典籍,來解說各種事物,并每天給我們國君提供前人成敗的事例,使我國國君不忘先王的事業,又能博得天地神靈的歡心,順應它們的好惡,使神靈對楚國沒有怨恨。還有一個大澤叫做云連徒洲,是金屬、樹木和各種竹子的產地。龜甲、珍珠、獸角、象牙、魚獸之皮、犀牛皮、旄牛尾這類東西都從中出產,可以用來防備戰事,或預防意想不到的事件。也可以作為禮物,供招待和饋贈諸侯之用。假如諸侯喜歡這些禮品,再用辭令來加以疏通,有了預防意外事件的準備,又得到天神的保佑,我們國君大概就可以與諸侯和睦相處,而國家和人民也能得以保全了。這些才是楚國的寶物,至于那白珩,不過是先王的玩物,它有什么寶貴的呢?
“我聽說國家的寶物只有六種:那些賢明的君主和有德有才之人,能夠創造和評論各種事物,有助于治理國家,就把它們作為寶物;祭祀用的玉器足以庇護嘉谷的生長,使它們不發生水災、旱災,就把它作為寶物;占卜用的甲能夠表明吉兇的,就把它作為寶物;珍珠可以防御火災的,就把它當成寶物;金屬可以制作武器,用來防御戰亂的,就把它作為寶物;山林湖澤能夠供給財物用品的,就把它作為寶物。至于那種發出喧囂聲音的美玉,楚國雖然是蠻夷之地,也不能把它當成寶物。”
【集評】 清·儲欣評《國語選》:“辭令整而暇。”
民國·秦同培《國語評注讀本》:“王孫圉答辭,不以白珩為重,卻以觀射父、倚相兩人為國家棟梁。末段說及國之可寶者六,磊落光明,詞意何等正大,讀之令人有楚國多材之感。至文辭之蒼勁,句語之流利,自是千古有目共賞之文。”
【總案】 王孫圉作為使臣,身擔一國榮辱。面對趙簡子“鳴玉”而相”的驕態,及暗含污辱性的問話,王孫圉從容作答,并以“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反唇相譏,維護了楚國的尊嚴。從王孫圉的話可見,他本身就是“觀射父”一樣的“楚之所寶者”。
王孫圉對“國之寶”的看法,代表了當時統治集團中一些有作為人士的思想,今天讀來,仍具有深刻的啟發性。
上一篇:《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火龍神器陣法》原文鑒賞
下一篇:《漢魏六朝散文·楊衒之·白馬寺》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