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散文·戰國兵法·莊子》原文鑒賞
[原文](節選)
徐無鬼
武侯曰:“欲見先生久矣。吾欲愛民而為義偃兵,其可乎?”
徐無鬼曰:“不可。愛民,害民之始也; 為義偃兵,造兵之本也。君自此為之,則殆不成。凡成美,惡器也。君雖為仁義,幾且偽哉!形固造形,成固有伐,變固外戰。君亦必無盛鶴列于麗譙之間,無徒驥于錙壇之宮,無藏逆于得,無以巧勝人,無以謀勝人,無以戰勝人。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私與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君若勿已矣,修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夫民死已脫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
列御寇
圣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順于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則亡。
[鑒賞]
《莊子》,亦稱《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稘h書·藝文志》著錄52篇。今本存33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部分。內篇有: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共7篇:外篇有:駢拇、馬蹄、胠篋、在宥、天地、天道、天運、刻意、繕性、秋水、至樂、達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共15篇、雜篇有:庚桑楚、徐無鬼、則陽、外物、寓言、讓王、盜跖、說劍、漁父、列御寇、天下共11篇。不少學者認為內篇部分是莊子自著,外篇和雜篇部分是莊子后學所作。
莊子,名周(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宋國蒙(今河南商丘縣東北)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妒酚洝氛f莊子“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币簧辉握f干祿,也很少聚徒講學,基本上過著貧困的隱居生活。
莊子的文章汪洋放縱,光怪陸離,不易捉摸。關于莊子哲學思想,有說是唯心主義的,有說是唯物主義的,歷來爭議頗多。在政治社會觀方面,莊子認為當時政治極為黑暗,“今處昏上亂相之間”,人民不受刑戮就是幸運,尖銳地批判了“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的現實;指責儒家的仁義說教;反對文明和圣智(“絕圣棄知,大盜乃止?!薄稗宥氛酆猓癫粻??!?;主張個人的順天任性和社會的無為而治。廣泛的論述了他的自由觀、平等觀、怎樣養生、怎樣處世等等。他的思想包含著某些積極因素,也流露出嚴重的沒落情緒。
《莊子》一書很少正面涉及戰爭和軍事,本書選錄的二則言論,可以說明莊子及其后學對用兵的基本觀點,這和《莊子》哲學也是大體吻合的。
第一則選自雜篇《徐無鬼》,此段內容的核心是反對一切戰爭,無論是正義戰爭還是非正義戰爭。這和莊子學派提倡“無功”“無名”是一致的。《莊子·逍遙游》說:“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不要立功,不要求名,任其自然,無為而治。所以,這第一則說的武侯希望愛人民、行仁義而進行停止戰爭的努力,徐無鬼認為是多余的。愛民是害民之始,行義是作偽之形,偃兵是造兵之端。這些所謂“好事”,都不必存心去做,否則適得其反。唯一正確的做法,就是“修胸中之誠,以應天地之情而勿攖”,修養本性,順應自然而不要違拗。統治者什么也不做(包括統治者自認為的好事—偃兵),那人民就受益不淺了,可以免于一死了。這里可見莊子學派以保養真性、順應自然為宗旨,無論是興兵或止戰,都是表示反對。
第二則選自雜篇《列御寇》。這是莊子學派對戰爭起源的基本看法?!笆ト艘员夭槐?,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就是說圣人對即使是必然之理的事,也采取無可無不可的態度,所以沒有兵爭;一般人對是非問題太執著了,所以有兵爭。在《莊子·齊物論》里有一句名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备饔懈鞯氖欠牵扔谡f沒有是非。莊子的兵爭論和莊子思想體系一致,但和戰爭的起源和性質相去甚遠,只是一種唯心主義的空論。
《莊子》通行本,有晉郭象注《莊子》,清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藩《莊子集釋》等。本書編錄時,正文以中華書局1981年版《莊子集釋》為底本。
上一篇:《先秦散文·左傳·展喜犒師(僖公二十六年)》原文鑒賞
下一篇:《先秦散文·莊子·莊解小言(節錄)》原文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