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為天下母》翻譯與解讀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01。既得其母,以知其子02。既知其子,復(fù)守其母,終身不殆03。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jì)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明07,守柔曰強(qiáng)08。用其光,復(fù)歸其明,無遺身殃09,是謂襲常10。
今 譯
天地萬物的始祖,是天地萬物的母體。既知道為天地萬物之母,又知道產(chǎn)生之子萬物。既知道之子,又能守住其母,終身就不會危險。
塞住、封閉人的嗜欲門戶,終身就不會勞勤。打開人的嗜欲門戶,增益嗜欲奢望,終身就無法挽救。
能視細(xì)微叫明察,能守柔弱叫強(qiáng)。能用心靈之光,反察其身之內(nèi),就不會招引禍殃,這叫能遵循自然規(guī)律。
評 議
本章以道喻人,故吳澄曰:“此章言道德之在人一身者?!?《道德真經(jīng)吳澄注》)意謂大道無知無欲,少私寡欲,世人應(yīng)以大道為榜樣,堵塞、封閉嗜欲的門戶,就不會終身勞勤;如果打開嗜欲的門戶,助長嗜欲的滋生與膨脹,終身就不可挽救。
老子勸導(dǎo)世人要防微杜漸,要能明察細(xì)微,能以柔克剛,以弱勝強(qiáng),用心靈的智慧之光,內(nèi)照自身,就不會招引禍殃,這叫能遵循自然規(guī)律。
吳澄說此章主旨,是“言道德之在人一身者”,可謂一語即道破本章主旨所在。高亨先生對本章的解讀,不夠明確,援引如下,僅供參考。
這一章是老子的政治論。主要論點:(一)道是天地萬物的母親,人要掌握認(rèn)識天地萬物,認(rèn)識萬民;(二)統(tǒng)治萬民要閉塞他們的耳目口鼻,使他們無知無欲,回到自然狀態(tài);(三)統(tǒng)治者要“見小”、“守柔”、“歸其明”,要之是遵循自然的正常規(guī)律。(《老子注譯》)
老子之道,深奧難識,多有歧解,并不奇怪。高亨先生對本章的分析,沒有看到其主旨所在。
注釋
01 始:指道。河上公曰:“始,道也。道為天下萬物之母。” 母:吳澄曰:“始,道也。母,德也。有此天地之始,以此為萬物之母?!卑吹琅c德本融為一體,故吳澄曰:“有此天地之始,以此為萬物之母。”
02 子:指萬物。蘇轍曰:“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資生也。故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03 殆:危險。三句:謂既知母之子,又知子之母,能守住其母,終身就不會危險。
04 兌:奚侗曰:“《易 · 說卦》:‘兌為口?!攴灿锌赘[者可云‘兌’。塞兌、閉戶,使民無知無欲?!眱删?意謂塞住嗜欲的孔竅,封閉嗜欲的門戶。
05 勤:帛書甲乙本作“堇”。河上公本、嚴(yán)遵本、王弼本、傅奕本等古本皆作“勤”。高亨說:“馬敘倫說:‘勤借為瘽’?!墩f文》曰:‘瘽:病也’?!?《老子注譯》)按此乃畫蛇添足,多此一舉。謂“勤借為瘽”,顯然為主觀臆斷,不符合老子本意。兩句:意謂終身不勤苦。
06 濟(jì):益。三句:意謂打開嗜欲的門戶,增加嗜欲奢望,終身就無法挽救。
07 見小曰明:能看到細(xì)微叫明察。
08 守柔曰強(qiáng):能守柔弱叫強(qiáng)。
09 光:指心靈之光。遺:招引?!∪?奚侗曰:“用其光而歸之于明,則無殃咎矣?!?br>
10 襲常:帛書乙本 (甲本缺)、嚴(yán)遵本、傅奕本作“襲?!薄:由瞎?、王弼本作“習(xí)?!?。奚侗曰:“襲,因也。常,常道。因其自然,道之常也?!本渲^:這叫能遵循自然規(guī)律。
上一篇:《老子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翻譯與解讀
下一篇:《老子道德經(jīng)·第二章·天下皆知美》翻譯與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