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康進之》鑒賞
元代水滸戲比較發達,現存劇目二十多種,作品保存下來的有六種,其中以《李逵負荊》影響較大,它不但是康進之的代表作,也是元代水滸戲的代表作,《太和正音譜》說它是“詞林之英杰”,并非過譽之詞。
這個戲主要寫農民革命英雄李逵急公好義、嫉惡如仇,為民除害的品質和知錯必改的作風 。它不同于《蝴蝶夢》那種通過清官判案的途徑以伸張正義,也不同于《竇娥冤》那種通過鬼魂復仇方法懲惡揚善,更不同于《西廂記》那種通過封建家長的認可而使正當的愛情合法化。它是寫被壓迫階級怎樣自己救自己,自己解放自己。這里矛盾斗爭的焦點不是個人的利害得失或生活小事,而是因為封建社會晚期流氓橫行、人民生命財產得不到保障因而引起了一場誤會性沖突。沖突雖為誤會,主題卻很深刻。
流氓宋剛、魯智恩冒充宋江、魯智深搶走開小酒店為生的王林女兒滿堂嬌做為“壓寨夫人”,是全劇中心沖突的開端。宋剛、魯智恩這類流氓是晚期封建社會的必然產物,又趁著社會的黑暗和混亂欺壓良民。封建制度本身管他們不了,廣大勞苦人民惹他們不下。梁山起義英雄和他們的矛盾斗爭是晚期封建社會廣大勞苦人民和封建階級斗爭的重要方面。流氓被揭露被斬除,則進一步加強了義軍和人民的密切聯系,也必然促進共同對付封建統治階級的造反事業。
《李逵負荊》的主要人物是李逵。這是個粗暴豪爽而又活潑有趣的起義英雄。他喜愛喝酒,而且是不喝則罷,喝則爛醉?!帮嬇d難酬,醉魂依舊”,“吃酒不醉,不如醒也” 。他這樣愛喝酒,為的是“一盞能消萬種愁” ,“吃了這酒呵,把煩惱都也波丟,都丟在腦背后” 。他愁什么?煩惱什么?作者沒有明確回答,但從整個劇情來看,他的愁和煩惱是對社會黑暗的一種反抗情緒。他并不悲觀厭世,他的粗豪也絕不是不近情理。請看下面一段李逵下山的描寫:
可正是清明時候,卻言風雨替花愁。和風漸起,暮雨初收。俺則見楊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釣魚舟。更和這碧粼粼春水波紋縐。有往來社燕,遠近沙鷗。
(云) 人道我梁山泊無有景致,俺打那廝的嘴! (唱)
俺這里霧鎖著青山秀,煙罩定綠楊州。(云)那桃樹上一個黃鶯兒,將那桃花瓣兒啖阿啖阿,啖的下來,落在水中,是好看也。我曾聽的誰說來,我試想咱: 哦!想起來了也,俺學究哥哥道來。(唱) 他道是“輕薄桃花逐水流。” (云) 俺綽起這桃花瓣兒來,我試看咱,好紅紅的桃花瓣兒! (做笑科,云) 你看俺好黑指頭也!(唱)恰便是粉襯的這胭脂透。(云) 可惜了你這瓣兒,俺放你趁那一般的瓣兒去。我與你趕,與你趕,貪趕桃花瓣兒?!?/p>
這段描寫把李逵單純、樸質、憨厚,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梁山事業的特點表現得很生動、很感人。這是一個農民起義英雄特有的思想感情。
他追問王林為什么煩惱,“咱兩個每日尊前話語投,今日呵,為甚將咱佯不瞅”。當王林說明他的女兒滿堂嬌“被一個賊漢奪將去了”時,他非常惱怒,定要王林說出這賊漢的來由。因為“賊漢”是當時對農民起義軍的一種誣蔑性稱呼,王林女兒被搶,誤信宋江、魯智深所為。李逵聽王林稱宋江等為“賊漢”后,怒打王林,要“一把火將你那草團飄燒成為腐炭,盛酒甕摔做碎瓷甌” ,“綽起俺兩把板斧來”,“砍折你那蟠根桑棗樹,活殺你那闊角水黃?!薄5趿忠粚⑹聦嵔涍^告訴他后,他馬上問: “有什么見證” 。王林回答“有紅絹褡膊,便是見證” 。他說: “我待不信來,那個士大夫有這東西” ,可見他并非一味粗魯,而是粗中有細。特別可貴的是他能堅決站在被損害者王林一邊,滿口應承三日之后送滿堂嬌還王林,嘲笑宋江“不爭你這一度風流,倒出了一度丑” 。臨走一再叮嚀王林“不要你將無來作有,則要依前來依后”,宋江來時,“我若叫你出來,你可休似烏龜一般縮了頭,再也不肯出來”,“你可休翻做了蠟槍頭”。這說明他維護梁山聲譽,但卻不為梁山護短; 他維護梁山的正義事業,絕不維護傷害人民利益的哥們義氣。正因為如此,他的粗魯才使人覺得可愛。
李逵喜愛梁山風景,是因為梁山泊上有一面“替天行道救生民”的大旗; 而一旦他認為這面旗幟被人污染的時候,不但梁山風景對他沒有吸引方,就連這面杏黃旗也要拔斧砍掉了。他的砍旗正是一種護旗心切的表現,正如他罵梁山 “有天無日”是為了梁山 “有天有日”一樣。他對和自己有八拜之交、如今又是梁山頭領的宋江說:“不爭你搶了他花朵般青春艷質,這其間拋閃殺那草橋店白頭老的”,“生割舍,痛悲凄” ,“他道俺梁山泊,水不甜,人不義” 。他砍旗鬧山完全是出于對王林的同情心,出于對“害生民”的丑惡行為的憎惡。他的急公好義、嫉惡如仇,由鬧山、砍旗、發展到和宋江賭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當然李逵敢于如此大鬧,正如他自己說的:“非鐵牛敢無禮,既賭賽,怎翻悔?莫說這三十六英雄,一個個都是弟兄輩?!边@說明義軍內部在“替天行道救生民”的政治綱領面前人人平等,上對下嚴要求,下對上敢監督。李逵鬧山砍旗賭頭,正是梁山事業興旺發達的標志。
雜劇第三、四折寫李逵消除對宋江的誤會認錯除賊的經過。他開始監督宋江、魯智深去杏花村,總怕兩人逃走,宋江走快了,他諷刺宋江“聽見到丈人家去,你好喜歡也”; 宋江走慢了,他又說“你只是拐了人家女孩兒,害羞也,不敢走哩” 。到了王林家,先叮嚀宋江“他是一個老人家,你可休唬他”。王林認了三次,皆云“不是”,李逵第一次責備宋江“先睜著眼嚇他這一嚇”; 第二次責備宋江“剛一瞅早將他魂靈嚇掉了”; 第三次責怪魯智深“爆雷似一聲先唬倒”。第四次還要王林相認,王林不認了,他便打,打得王林直喊“可憐見,打殺老漢也”。接著他先是“羞”: “羞的你兄弟”,“恰便是牽驢上板橋”; 繼而“怒”,踹扁酒漏斗,擲碎滔酒瓢,斫折切菜刀; 再而“悔”: “則這三寸舌是俺斬身刀”,“黑旋風,你好是沒來由也” 。最后便負荊請罪,除賊立功。他不忌諱缺點,不隱瞞錯誤,而是認真改錯,先還想以負荊代殺頭,后來看過不了關,便要執劍自刎。他賭輸了頭,在那亂世紛紛的年代里,并不另投他方,也不自立山頭,而是在無人監督之下上山請罪,這充分表現了他對梁山事業的無比忠誠和知錯必改的優秀品質。
在表現方法上,《李逵負荊》的突出特點是,戲劇沖突主要由誤會造成。由于流氓的冒充,產生王林對以宋江為首的梁山英雄的誤會; 由于李逵的莽撞、嫉惡如仇,以維護勞苦百姓利益為己任,進而引起李逵和宋江的誤會。李、宋下山對質,雖使起義英雄與人民群眾及義軍內部的誤會消除,引起誤會的矛盾并未解決,以至于發展到李逵要拔劍自刎,誤會達到高潮。流氓“送貨上門”,宋江派李逵擒賊,將功折罪,才使矛盾從根本上加以解決,戲劇氣氛為之和緩。由于戲劇沖突由誤會引起,所以使全劇充滿喜劇氣氛; 由于誤會又是建立在現實矛盾和人物性格沖突的基礎之上,所以使人感到真實和深刻。
上一篇:元戲劇《羅貫中·宋太祖龍虎風云會》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李壽卿·伍員吹簫》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