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活在石家莊,但我的老家在冀州,離石家莊一百四十多公里。屈指一算,我在石家莊居住的年月已經遠遠超過了在故鄉度過的日子。
1976年初春,我一身戎裝來到石家莊并落地生根。難忘那天午后高照的暖陽,我們站在“解放”牌大卡車上沿中山路穿過這座年輕的城市,一路上不時有市民向我們這些入伍的新兵招手致意。街道兩旁大多是低矮的平房。踏歌行進的車輪由東向西,放眼再望時,路旁出現了大片空曠的農田,春寒料峭的時節里,田地里長有墨綠的麥苗兒。不遠處,隱約望見懸掛著大紅彩帶的營門,耳邊隨即傳來戰友們迎新的鑼鼓聲……
解放戰爭時期,朱德總司令曾揮筆寫下“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的豪邁詩句。這座新生的城市一直傳承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我在這座城市的軍營里度過了十三年的青春時光,隨后被分配至當地工作。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我待過的這座軍營如今已置身于城市的繁華地帶,進出軍營的熱血青年一批又一批,就像流水一樣奔騰不息,永遠煥發著勃勃生機。
我工作的地點與新華集貿市場毗鄰,與遠近聞名的南三條小商品市場僅一橋之隔。周邊環境給我的感覺是,街面上長年累月總是喧騰熱鬧,汽車排起長龍,大包小包的商客摩肩接踵。這種熱鬧的場面讓我鄉下的親戚羨慕不已。他說,你多好呀!門口守著這么一個大集市,多方便啊!哪像我們村里五天才趕一次集哩。我說,我怎么沒有這種感覺呀?親戚說,你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我深愛著這座城,出了這座城,誰要說石家莊的不好,我可能馬上就要據理反駁之。只因這座城給了我太多難得的感受和磨礪,給了我太多難言的依戀和撫慰。徜徉在這座城市里,心里會有一種在任何地方都無法尋覓的踏實感和歸宿感。人與城市耳鬢廝磨,人在城市里生息繁衍,天長日久,一種相伴相生的情感就滲至骨髓,人的脾性和城市的靈性就點點滴滴融合在一起,變得氣韻相通。
在這座不斷長高長大的城市里,我能夠隨時隨地找到自己。我熟識這座城市,不僅源自不斷擴展伸延的街道、公園、河流,以及雨后春筍般冒出來的樓群,更是源于許多歷史遺存……其間蘊藏了先輩們賦予這座城市固有的稟賦、血性和氣質,更有后來者注入的心血、汗水與赤誠。別樣的豪爽剛烈,別樣的敦厚淳樸,別樣的勤勉堅韌,使我們這些后來者得天獨厚地承襲了慷慨長歌的浩然正氣和威武不屈的太行基因。大石橋不朽的脊骨背負著歷史的車輪,西柏坡上的紅旗高揚著新中國激昂的旋律,烈士陵園里有白求恩、趙博生、董振堂等與這座城市永生相伴的英靈……
石家莊又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高鐵與地鐵、公交構成了立體交通網絡。當年的中山路如今已高樓林立,成為繁華中的繁華;當年的南馬路改為今天的裕華路,建成了一條寬闊壯觀的迎賓大道;當年干旱的城市如今已是清水環繞,相繼建成的民心河、太平河、滹沱河環城水系,形成了三十五公里長的綠色生態景觀帶。我閑來無事徜徉河邊,可見清澈的水流漫過橡膠壩,大小湖泊一如美玉,濕地公園蘆葦如云,香蒲、翠草相伴而生,人在船上看,船在畫中游,形成一道道水通、路通、景通的風光長廊。
不時聽人驚嘆:變了,一切都在變,變得更美了,變得更好了!最近,我的外甥由天津來石家莊出差,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石家莊的變化真是太大了,一年一個樣兒??!我說,石家莊還會有更大變化,你不妨在城市內環走一走,或許會有更多美好的期待與憧憬呢。
上一篇:龍一《詩游長治》
下一篇:張少恩《金色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