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戲劇《羅貫中》鑒賞
《風云會》全名《宋太祖龍虎風云會》,主要寫趙匡胤因得人心而稱帝、因不負民望而統一天下的故事。
趙匡胤是周世宗時馬軍付指揮使趙弘殷之子。自幼好使槍棒,攻習韜略,游歷關陜,結識天下知名之士,晝思夜想的是“涂炭生民誰拯救,何時正統立中華” 。他“四海為家,寸心不把名牽掛” 。他對形勢有著清醒的看法: “見如今奸雄爭霸,漫漫四海起黃沙,遞相吞并,各舉征伐,后漢殘唐分正統,朝梁暮晉亂中華。豺狼掉尾,虎豹磨牙,尸骸遍野,鋨殍如麻,田疇荒廢,荊棘交加,軍情緊急,民力疲乏。這其間生靈引領盼王師,何時得蠻夷拱手遵王化” 。一天,他和趙普、鄭恩等幾個兄弟行至汴梁橋下一卦鋪前,鄭恩提議讓名叫苗光裔的算卦先生算一卦,趙匡胤剛向苗光裔行禮打招呼,苗光裔慌忙稱臣跪倒,言說趙匡胤“乃九朝八帝班頭,四百年開基帝王”,“主公堯眉舜目,禹背湯肩,真乃帝王之相” ,“主公正應九五飛龍在天之數” 。趙匡胤對此卻不以為然,開始說苗光裔“莫不你吃酒來”?又懷疑苗先生相法內有爭差,最后警告說這些話“合該萬剮”,“市塵中人物稠,墻壁間耳目雜,但聽的不是耍”。苗先生還說鄭恩“這個丑人是一個兇神太歲,不過是一路諸侯” 。鄭恩聽了,氣得要死,趙匡胤安慰了鄭恩幾句。這時,帳前統制官潘美奉石守信元帥將令,拿著禮幣戍衣來請趙匡胤赴京授職。苗光裔指著潘美,說“這位君子也是上界星象,一路諸侯之命。”趙匡胤與潘美當即結為兄弟,感慨地唱道:“知心的最多,誰如叔牙;知音的最多,誰知伯牙;知兵的最多,誰如子牙。龍蛇混甚日分,豺狼亂何時罷,爭名利使盡奸滑” ; “這個待把云拿,那個早被天罰,氣昂昂業開基, 眼睜睜敗國亡家。一任教縱橫奮發,都是些井底鳴蛙” 。“傳正道無夫子,補蒼天少女媧。因此上黎民鋨死閭閻下,賢能埋沒林泉下,忠良枉死刀槍下。亂紛紛國政若搏沙,虛飄飄世事如爵蠟” 。
趙匡胤被朝庭禮聘,授都點檢之職,奉命北征遼漢,軍至陳橋驛,就地歇息。趙匡胤正在睡覺,被一片喧聲驚醒,眾軍擁向他的身邊,齊呼“萬歲” ,趙匡胤嚇得“心如刀鋸” 、“身如火燎” 。原來都押衙李處耘與鄭恩將軍、趙普書記官私下議論說: “主上幼弱,我輩出死戰賊,誰則知之。今太尉掌軍政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數從征伐,建立大功,人望己歸。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然后北征未晚也” 。一向在軍門聽用的苗光裔也說: “主公上應天心,下合人望,乃真命帝王也” 。趙匡胤生氣地斥責說: “噤聲(閉嘴)” ,“都是你謊陰陽惹得諸軍鬧,一個個該剮該敲” ! 鄭恩說: “哥哥,你先身上穿了黃袍,如何倒說俺不是。”趙匡胤一看,一面杏黃旗當做滾龍袍罩在自己身上。趙普說:“天命已定,天數難逃,主公亦當應天順人” 。但趙匡胤認為這樣做“情理難饒” ,“決不可行” 。可是眾軍不理他這一套,喧呼“萬歲”不止,趙匡胤只好說: “汝等自貪富貴,立我為主,能從我命則可,不從我命,決不可行” 。又說: “太后幼主,我北面事之。公卿大臣,皆我比肩。汝等勿得凌暴及動擾黎民,劫掠府庫,違令者滿門皆斬。”這時,太后幼主和石守信一起來到陳橋,效法堯舜禪讓帝位。趙匡胤不肯接受,一再推辭,怕 “惹百姓們評跋” 。鄭恩在一邊不耐煩了,仗劍作怒,要把在場的“一發都殺了,恰不伶俐” 。趙匡胤也有點怕鄭恩這“兇神太歲” ,但他還是說: “不爭這鴉老占了鳳凰巢,卻不道君子不奪人之好,把柴家今日都屬趙,惹萬代史官笑,笑俺欺負他寡婦孤兒老共小,強要了他周朝” 。最后在無可奈何之下受禮正位,但他要求將校聽其戒飭: “尊太后如母呵您百官頓首聽教道,待幼主如弟呵教經典留心謹向學。朝庭內外舊官僚,勿得欺凌,盡皆榮耀。則今日軍馬回莫驚擾,把龍袖嬌民休唬著,勿犯秋毫” 。接著又把趙普、石守信等一一委職封官。
趙匡胤被擁立為大宋皇帝之后,恐萬民失望,慮諸侯未平,經常“曉夜無眠” 。一天夜里,風雪滿天,他扮作白衣秀士,私行徑投丞相趙普府里,商量下江南收川廣之策。丞相府守門的張千問他何人,他說是“萬歲山前趙大郎” 。張千不但不開門,還把他幾番頂撞。當趙普聽說是“趙大官人有機密事來商議” 時,連忙開門謝罪。進府坐定之后,趙普問他夜深天寒,“不求安逸,冒雪而來,卻是為何?”他說: “朕不學漢高皇深居未央,朕不學唐天子停眠晉陽,常則是翠被寒生金鳳凰,有心思傅說,無夢到高唐。”他不擺帝王架子,考問趙普“尚書是幾篇” ,“毛詩共幾章” ,“禮記主何義” ,“春秋鑒興亡” ,言說自己“待學禹湯文武宗堯舜” ,“卿可繼房杜蕭曹立漢唐” 。他又聽了趙普一席論語治國之言,高興地說:“以恁的談經臨絳帳,不強似開宴出紅妝,聽說后神清氣爽” 。趙普讓老妻拿酒來,自己為趙匡胤執壺斟酒,趙匡胤說: “不當煩老兄自斟佳釀,何須教嫂嫂親捧霞”。又說:“卿道是糟糠妻不下堂,朕須想貪賤交不可忘。常言道表壯不如里壯,妻若賢夫免災殃” ; “朕得卿呵正如太甲逢伊尹,卿得嫂嫂呵卻似梁鴻配孟光,則愿的福壽綿長” 。趙普問他寒夜廢寢,因何憂慮;他說: “但歇息想前王后王,才合眼慮興邦喪邦,因此上曉夜無眠想萬方” ,“憂則憂當軍的身無掛體衣,憂則憂走站的家無隔宿糧,憂則憂行船的一江風浪,憂則憂駕車的萬里經商,憂則憂號寒的妻怨夫,憂則憂啼饑的子喚娘,憂則憂甘貧的晝眠深巷,憂則憂讀書的夜守寒窗,憂則憂布衣賢士無活計,憂則憂鐵甲將軍守戰場” ,“憂的是百姓苦,向御榻心勞意攘” ,“憂的是天下小,教寡人眠思夢想” 。接著他便和趙普議定南征大計,當即傳來石守信等人,布置收伏四國事宜,并叮嚀他們說: “有那等順天時達天理去邪歸正皆疏放,有那等霸王業抗王師耀武揚威盡滅亡。休擄掠民財,休傷殘民命,休淫污民妻,休燒毀民房。恤軍馬施仁發政,廣錢糧定賞行罰,保城池討逆招降,沿路上安民掛榜,從賑濟任開倉” 。
石守信等四路軍馬,一舉收伏四國。此劇最后一折寫趙普奉旨排筵,燕樂四國被俘君臣,并教其演習禮樂。趙匡胤雖沒有出場,但“此時無聲勝有聲” ,觀眾似乎看到眼前站的是趙普,而他身后卻有一個憂國憂民、平易禮讓、開明有為的高大的帝王形象。
上一篇:元戲劇《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鑒賞
下一篇:元戲劇《康進之》鑒賞